《蜜蜂引路》課例
《蜜蜂引路》一文記敘列寧利用蜜蜂作為向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教學這篇課文時,不但要使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還要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也是難點。應引導學生弄清兩個問題:一是學生找養蜂人時沿途經過的花叢、園子、小房子的位置關系是列寧怎樣觀察、分析和推理的。根據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為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之再現教者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簡筆畫,以達到突破課文重難點的目的。下面以第三段教學為例說明。
一、自學
①數一數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什么?
②列寧的住處、路邊的花叢、園子、小房子分別在什么位置?
請學生先試畫一幅畫。
③交流:說說具體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二、探究
1、列寧發現了什么?他是怎樣想的?
出示:①蜜蜂采了蜜以后會飛回什么地方?
②養蜂人的家和蜂房有什么關系?
③列寧想怎樣走就會找到養蜂人?
2、列寧看到蜜蜂是怎么想的?(出示練習)
列寧發現花叢里有 。
列寧想:蜜蜂采了蜜會飛回 。
往往住在蜂房的附近。
所以,列寧只要朝著蜜蜂飛行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 。
3、列寧是怎樣觀察的?他觀察到了什么?(小組討論)
4、這些蜜蜂飛進園子里為什么不再向前飛去呢?那所小房子是誰的呢?(理解“果然”:列寧看到的和觀察分析的一個樣,文中用了什么詞?)
5、對照板畫讀課文中三句話。
三、鞏固提升
依據簡筆畫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評析]
這一片斷有效突破了難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借助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表示處所的詞語和一些抽象詞。教師邊講邊畫,重點段落學完,黑板上就形成了一幅畫。這樣,可以從畫中直觀地搞清了列寧的住所及花叢、園子和小房子等大概的位置,文中一些較抽象的詞也便于理解。
二、利用簡筆畫并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這一段,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列寧的思維過程。教師一方面利用板畫中蜂的飛行的方向引導學生聯想蜂房及蜂房與養蜂人家的關系,這為學生理解列寧當時的思維過程打開了思路。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設計,設計三個啟發性的輔助問題,啟發學生步步思考,學生就會明白列寧當時是怎樣分析的。學習第二句時,利用簡筆畫使學生直觀明白列寧的分析判斷推理是正確的,而后“果然”一詞也易解多了。
三、根據簡筆畫和板書的重點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有表情地把列寧尋找養蜂人的整個思維過程敘述出來,加深理解重點段,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