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說課設計
教材分析:《丑小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第28課。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近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兒童的年齡特征,我將《丑小鴨》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認知目標:會認14個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聯系詞句理解字義。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使兒童初步懂得要從小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正確認識自己。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字和朗讀;教學難點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領悟童話的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他們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現欲強。但是他們讀書不夠仔細,讀起書來往往流于形式,深入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理念:
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過分理性的分析,只會有損于文章的整體美感,兒童也難以接受。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朗讀和吸收內化。因此,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注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到人生的真諦。
教學過程設計
一、巧妙設問,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就問孩子們:“你們喜歡小鴨子嗎”,一想到電視里、生活中小鴨子憨態可掬的樣子,他們都說喜歡。接著我在“小鴨”前面加上“丑”字,又
問:“老師為什么要加一個‘丑’字呢?同學們想知道答案,就趕快讀讀課文吧!”
這樣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在學生讀書之前,我提出要求: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請看看拼音,還要注意不加字,不丟字。學生讀完以后,我讓他們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使他們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識記生字既是對前面初讀課文的一個檢查,也為后面有感情地朗讀奠定基礎。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年半的識字基礎,形成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所以這節課我采用同桌合作識記的方式,促進每個人都開動腦筋想辦法記字,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讓他在與同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四、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我國古人就強調教必有趣,以趣促教。現代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展示了有關招收配音小演員海報的課件,將配音員選拔賽這一情境帶入課堂,一方面營造了朗讀的氛圍,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這時同學們朗讀熱情高漲,個個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