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
教學難點
懂得持之以恒的觀察,堅持不懈地探究鉆研的優秀品質與張衡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關系。
四、說教學過程
(一)走近張衡---初步了解張衡
1、對張衡的了解是多數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我把第五自然段的教學放在前面。讓學生說說:除了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張衡外,你還知道什么?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簡單講解“漢朝”、“天文學家”。
這兩個詞讓二年級學生自己去理解較為困難,雖然這兩個詞對于理解課文內容關系不大,但又是學生的疑惑,在老師的簡單介紹下,既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2、通過字理理解“鉆研”:
(1)出示句子:他長大以后刻苦鉆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2)溯源“鉆研”,理解詞義:
鉆,也讀zuān,是古代木工鉆孔的工具,只有利用這種工具打孔才能鉆到里面可以發現事物里面的奧秘。研,石開為研,用石頭把它打開才能發現里面的奧秘。鉆研是指深入的研究。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讓學生說說他刻苦鉆研什么,有哪些成就?
3、“著名”、“刻苦”、等詞的理解,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以及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著名”練習說話,注意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走進張衡---結合張衡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的認真、仔細、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1、結合課文中張衡第一次數星星的情景走進張衡。
(1)孩子們讓我們也仰起頭,抬起手數星星,數一會兒,你會有什么感覺?
(2)當張衡脖子酸了,他停下來了么?當他累了的時候停下來了嗎?他在一直堅持著干什么?
2、結合張衡和奶奶的對話走進張衡。
(1)通過讀張衡的話你知道了什么?他是怎么發現的,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2)通過奶奶的話知道張衡數了很多次。在分角色的朗讀中感悟張衡一次次認真觀察,堅持不懈的精神。
3、結合驗證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動的情景深入走進張衡。
(1)張衡聽了爺爺的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讀課文畫出描寫張衡怎么做的句子。
通過“睡”字理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地走進張衡:睡左邊是目,右邊是垂,眼睛垂下來就睡著了。孩子們當你們想睡而不能睡的時候什么感覺?
引導感悟:張衡此時此刻和你們一樣大,當夜幕降臨,困意也不斷向他襲來,美美的睡一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他卻一夜幾次起來看星星,在張衡的堅持下,他看清了了什么?
(2)再次品讀:
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轉動。
(三)走出張衡,升華主題
張衡憑著持之以恒的精神發現了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這顆星和那顆星總是隔那么遠。張衡還是憑著這種精神發現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的轉動。張衡還是憑著這種精神成為天文學家。他發明了第一臺地動儀,寫了《靈憲》和《靈憲圖》。現代的科學家還是憑著這種精神讓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在太空遨游,讓嫦娥一號到月球探訪。我們是小學生,要怎樣?
(四)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服務主旨。
著名的天文學家
一直
又 堅持不懈 是 不是 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