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講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會五年制第三冊12課《數星星的孩子》的12個生字和這些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衡長大以后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具有刻苦鉆研精神的結果。啟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本課的重點是張衡小時候是怎樣觀察和研究解課文星星的;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懂得張衡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你們有沒有數過星星呢?離我們現在兩千多年前,有一個小孩,他卻數起星星來了。他為什么要數星星,又是怎樣數星星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讀課題。指名讀、齊讀,注意多音字:數(shǔ)星星。
二、審題
從課題中你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嗎?(在“孩子”下加著重號)寫這個孩子的什么事?(“數星星”下加著重號)
三、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全文。問:數星星的孩子是誰?
簡介張衡:張衡是我國古代東漢人,離現在已經近二千年了。他從小就喜歡觀察大自然,以后又刻苦鉆研天文知識,后來成為一位非常有名的天文學家。
2.自讀課文:
①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②哪幾段寫張衡小時候的事?寫他小時候的什么事?他長大后怎樣了?課文哪段寫了?
③在文中劃出本課田字格中的生字詞,看看是在哪句話里出現的;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檢查以上三個問題的落實情況:
(1)抽卡片認讀生字詞。
①數:多音字。在“數星星”中讀shǔ,在“無數”中讀shù。
②“之、勺、睡”幾個字是翹舌音,“組”是平舌音,“名”是后鼻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
課文第1—5段寫張衡小時候的事,第6段寫長大以后的事。
四、講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思考:張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干什么?
(讀詞卡:“晚上”、“院子”、“數星星”)
2.演示幻燈片,理解比喻句:
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夜空,課文用哪句話來描寫?請小朋友劃出這句話,并讀一讀。
比較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天空中有無數顆星星。(讀詞卡:“顆”)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分析第二句話。這句話把星星比作了什么?為什么把星星比作珍珠呢?“無數”說明了什么?“碧玉盤”指的是什么?課文用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星星的美。
再齊讀這句話。
3.觀察插圖。
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讀詞卡:“靠著”)
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他數得認真?“一直數”
4.指導朗讀句子“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讀“一顆、兩顆”時要放慢些,“一直”要讀重音,表現出他仔細、耐心。
5.齊讀第一段。
五、學習部分生字詞
1.指名讀詞卡:數星星、晚上、院子、靠著、顆。
2.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和部首分析,記憶字形。
3.組詞:
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