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入境讓我心飛揚──《恐龍的滅絕》教學實錄及點評
上課開始,創設學生去《白堊紀公園》考察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建立良好開端。
4、學生通讀全文:
師:31課就是白堊紀公園的各部分背景資料,同學們快去讀讀吧!請你讀準音,讀通順句子。
生:自由讀文
6、幫助博士,初讀生字:
師:公園的創辦者博士向我們推薦這些詞語,誰能幫他讀一讀。
。課件出示博士部分生字新詞)
7、生非常感興趣地幫博士朗讀,雖然有個別詞語讀錯,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對生字朗讀的興趣。
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用這種富有樂趣的方法來初讀生字,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被激起,他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初讀生字這一環節,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讀中體會,學習恐龍的歷史
。ǔ鍪菊n件:以綠色的山谷為背景,山谷中出示第一段文字。)
1、游玩山谷,聽讀歷史: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白堊紀公園的山谷。去聽一聽山谷為我們提供的資料。
師:范讀第一段。
生:非常感興趣聽著,有的還隨著老師一起朗讀。
白堊紀公園考察的第一站:悠遠的山谷,寂寞的恐龍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2、生說知識點,教師指導朗讀:
生1: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只有三四百年,而恐龍的歷史卻有兩億年。
生2: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比恐龍的歷史短多了。
生3:老師,兩億年是幾年。
師:同學們,不但會讀書,還能對書中的知識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真棒!你們瞧,博士讓我們數學數字來做比較。
(課件輔助出現:我的年齡10歲,人類的年齡4000000年,恐龍的年齡200000000。)
生:哇!差那么多。
師:是呀,那你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讀來表現嗎?
生:個別朗讀。
之所以創設本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從現場表現看,學生不但會讀書,還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說明他已進入文本。教師把語文數字用阿拉伯數字來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形象地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恐龍歷史的悠遠。雖然學生朗讀表現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投入,能把對字對詞的理解用自己的朗讀來體現出來。這正驗證了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四、以讀代答,了解說法
1、提高要求,再次讀文:
師: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請這一次比第一次讀得有進步,讀得更準確,更通順。
生:自由朗讀。
2、師生引讀:
師: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呢?
生1: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的另一種說法是什么?
第1組答:另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還有其他說法嗎?比如?
生:比如………
文本引讀完畢。
師:還比如?
生1:老師,沒有了。
生2:還比如,地殼運動把恐龍埋在地下。
生3:還比如,恐龍放的屁太多太大把恐龍都臭死了。
新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應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文字信息的基礎上,而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補充,大力倡導“創讀”。在這里,我們看見學生利用課外的知識和原有經驗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