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入境讓我心飛揚──《恐龍的滅絕》教學實錄及點評
七、興趣的延伸
(課件出示博士)
師:今天的游覽快要結束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公園的創辦者博士嗎?
生:我想問博士,恐龍能復活嗎?
生:我叔叔在挖泥時,發現了恐龍蛋的化石,這化石是不是真的,
能告訴我用什么方法鑒別?
………
師:同學們的問題很多了,博士建議大家登陸中華恐龍網:
課堂的結束并不等于學習的結束,它往往是學生新的學習的開端。
三、教學體會
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來看,教學者以《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使用教材,取得成功。
1、教學信息的搜集能力:
現代信息大量涌入學校,作為最基礎的語文學科也充實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就對我們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搜集信息的能力和習慣。本堂課,我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掌握信息的基礎上,搜集大量有關恐龍的資料和最新版的‘恐龍’錄像,并從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得到啟示,為學生創設了‘白堊紀公園’的游戲。這樣,在課堂中,做到了與學生教學相長。
2、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讀,提倡“創讀”:
在課堂教學中,教材其實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劇本”,尤其是科學小品文。教師以及每個學生的經驗、體驗和解讀方式不同,從而得到的結論和觀點也可能不同。本節課我堅持把握這一原則,對學生在第2種學說中出現的不同觀點,并未加以完全否定,而是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談想法。這樣,不但能幫助培養創新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自我價值的體現。
3、“細水長流”的識字教學:
本篇課文,生字較多,字形復雜。那么就讓學生走近生字,走近文本,在創設的情境故事中,賦予每個生字生動的語言環境。如:白堊紀公園的山谷資料,博士的招聘啟示。讓學生有機會有興趣多次接觸文本,多次朗讀文本。并且組織各種語文活動重現生字,如:幫博士讀字,闖關游戲等。學生在如此有趣的游戲中,不僅認識了生字,而且體驗了識字的成功感。
新課程下的課堂賦于了學生和教師更多的空間,讓我們在豐富的想象中把孩子們的童心飛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