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教學設計之六
二、合作探究,深入學文。
1、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并劃出有關詞句,不懂的地方用問號做上標記。(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
2、讓學生讀后把自己讀懂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不懂的問題小組內的同學幫助解決。都不能解決的在全班交流,討論完成。(小組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表見解的機會,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教師深入到各小組巡視指導。
4、集體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集體交流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相機的引導,重點抓住五個來體會“媽媽的愛。”
如果學生匯報到:我懂得了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時,教師則要追問,為什么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描述體會到媽媽為了我,自己不怕熱,不怕累和困為我扇扇子,帶來了清涼的風。這實際上就是媽媽對我的愛。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談,然后,指導這一小節的感情朗讀。前4句語速要稍微慢些。要讀出是在回憶,最后一句: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要讀出感激之情。可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試讀的形式。
當學生匯報到“我懂得了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滴落的淚”時,都要引導學生通過文中的描述和聯系自己的實際來體會,在感情朗讀方面,則在上一小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和體驗語感。試著讀,然后充分發揮學生評價的作用。讓學生們探究應怎樣讀,教師要作相機引導。
當學生匯報到“我懂得了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描述體會到媽媽的批評雖然不是對我身體上的關愛,卻是在思想上對我的關愛。教育我怎樣做人。所以,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然后,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讀一讀。(由于前幾小節感情朗讀的指導,這里學生有了基礎,不必再指導評價。)
當學生匯報到“我懂得了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時,則要引導學生弄懂“教誨”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從文字描述中理解到媽媽對我的諄諄教誨。也是媽媽對我的關愛。此外,還應讓學生理解到我們不僅應愛媽媽,還應愛祖國媽媽。最后,讓學生齊讀。
5、質疑,集體交流解決。
學生把在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班上共同解決。教師隨機引導。
6、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全會到了媽媽不僅關愛我們身體的冷暖,更關心著我們思想上的成長與進步。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那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對母親這種深厚的感情來試著讀一下這首兒歌。
7、指名分小節讀。
8、現在咱們一起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好嗎?下面就請女同學讀第1、3小節,男同學讀2、4小節。老師讀最后1小節。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課文中小作者覺得媽媽有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你覺得媽媽的愛還是什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模仿書中的格式口頭編一估。組內同學可以合作。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并做為集體中的一員也試著編一段。
四、師生配樂齊讀。能背下來的可以背下來,還可以加入表情、動作。
五、把課堂中自己編的寫在日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