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小英雄 歌聲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歌聲》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材挖掘深,第一課時便一下子進入閱讀理解,在沒有對文本讀熟讀通的情況下 ,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沒看過電視,沒出過大山,沒見過大河,更沒見過大海、輪船,對海難本身沒有痛徹心扉的感受,難以感受文中人物的處境,對文中的一些詞:觸礁、霧氣籠罩、隱隱約約、激昂等也不能理解到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教學設計進行了調整。首先,將課調整成兩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理解文章大意。提前到任教班級進行教學,為第二課時打好基礎。
教學內容分析
《歌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地十四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講述了在輪船沉沒后,一位不滿十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難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船終于獲救的動人故事。我教的是第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自主探究認識13個生字,正確地書寫9個字。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探究閱讀,了解課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感受小姑娘的無畏和樂觀。
教學難點分析: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面對困境時那種勇敢、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吧!聽著歌聲你的心情怎么樣?在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用嘹亮的歌聲挽救了大家的生命。板書:歌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二、聽錄音:《歌聲》
三、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初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并標出自然段。
五、組內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解答)。
六、組內的問題在全班交流(師生相互答疑)。
七、看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挑出難記易錯的字,大家探討識記方法共同解決。
八、測讀生字:
1、 開火車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請小老師幫助解決)
2、 “你指我讀”游戲:為全對的同學擊掌鼓勵。
3、 搶讀比賽。
九、多音字:
zhá (掙扎)
zhā (扎根)扎花扎實扎針
(十)指名生分別讀課文
十、指導寫字:
1、 生觀察指出易錯字
2、 重點指導:幸:下面是“羊”字少一橫
昂:與“迎”比較
聚:第十筆是“丨”注意下面部分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