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教學案例及反思
課文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這首詩是作者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詩中強烈地表現出作者急切高興的心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在語境中學會多音字“還”。
2、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高興,急切的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借助文中動畫,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心情。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的意思及意境進行理解、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2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他被人譽為“詩仙”,猜猜是誰呢?(出示畫像),你對李白還有什么了解?
2、(出示李白簡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他的詩熱情奔放,感情真摯。人們又美稱他為“詩仙”。你們會背他的詩嗎?誰能美美的背給大家聽一聽?(配優美的古箏曲)
3(鼓掌)真棒,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詩真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
4、在學習前,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個有關李白的故事,想聽嗎?(想)請仔細聽:
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安史之亂時期,李白參加了永王李璘的抗敵軍隊,后因唐肅宗皇帝發兵消滅了李璘,李白因受到牽連蒙冤獲罪,被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想象一下,李白當時什么心情?)一路上,他的心里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沿地勢險要,江水湍急的三峽逆流而上。當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駛到白帝城時,突然他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他無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設想:李白會說些什么?)欣喜如狂的他決定順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寫下了一首世人傳誦的古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5、齊讀課題,解題:早? 發 ?早發白帝城就是?那么是從白帝城到哪里?(到江陵)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李白從白帝城到江陵沿途的風光,感受三峽的壯麗。
2、再讓我們一起來靜靜的欣賞這首詩(播放帶著配樂的朗誦)
3、欣賞完三峽壯美的景色,聽完這首古詩,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說些什么?
4、同學們說得真好,那我們就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著你的想法去讀一讀,老師有個小建議,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請把書翻到60頁,自己讀。
5、誰愿意把詩讀給大家聽聽、其余同學要注意聽,是否讀正確了。
6、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學習多音字。
三、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1、大家讀得非常好,剛才也談了自己的理解。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嘗試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