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教學《王冕學畫》教學實錄案例
、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王冕為什么學畫?
生:王冕是怎樣學畫的?
生:王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生于什么時代,他是干什么的等)
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讀文解惑。
師:這三個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明白的問題。誰能在文中找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生: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學生帶著問題讀這段,學習目的明確)
生:王冕看到雨后的荷花很美,就想畫畫把一池荷花都畫下來。
師:王冕怎樣學畫荷花的?
生:在第三自然段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讀:開始、后來、像剛從)
師:王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課文哪個自然段里呢?
生:第一自然段里。(帶問題讀文)
師: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三、師提問:是誰讓王冕學畫畫的?
生:是王冕自己要學習畫畫的。
[師小結]只有自己主動學習,勤奮學習,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王冕學畫》教學思考——怎樣理解詞語
其實,二年級的孩子們對于理解詞語多少還是有點不適應,因為理解的能力有限,特別是在課堂上,更不能這樣問:“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面對陌生的詞語,孩子們心里會想: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啊?需不需要理解,怎么理解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現在都在提倡“以讀代講”,可“以讀代講”的尺度都是什么呢?
在上這節課時,學習到“鮮艷”、“節省”兩個詞,我請孩子們給這些詞語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語。孩子們說的有:艷麗、光鮮等等,把陌生的詞語換成意思相同的常用詞語,其實意思就理解了,我想“以讀代講”的最終目的也是這樣的。在上一堂課《比本領》時高老師也用到了這個辦法,非常自然,不會顯得生硬,換詞后,再造句,這樣可以進行強化訓練。但是我還是遇到了一些為難的地方,比如“滿湖生輝”這個詞語怎么換詞理解呢?沒有詞語可換。于是,我在設計教案時想到了請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個詞語描寫的景象,結合前面的課文,孩子說的還是挺靠譜的。
在低段的詞語理解中應以激趣為主,體會為輔,切忌問“為什么”,要做到課文與詞語相結合,使理解自然的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