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讀自悟、質疑解疑——《松鼠日記》教學片段分析
《松鼠日記》是一篇童話日記。記錄了小松鼠和他的朋友的有趣生活。課文對景物的描寫、對動物的描寫都生動活潑。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讀自悟、質疑解疑這一教學環節,即通過四人組的討論并匯報學習,通過相互傾聽小伙伴的發言,共同求得多種答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如教學第二則日記時學生的教學實錄如下:#此前在首頁部分顯示#
師:誰來告訴大家,通過自學和小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冬天,暴風雪會襲擊松樹林。
師:你能把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生讀文。)
生:我覺得他這個“很”字應該讀得重一些。
生:我覺得他這個“啊”讀得很好,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暴風雪。
師: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大家一起讀吧。(齊讀)
生:老師,我知道松鼠吃秋天曬在松樹上的蘑菇干。
師:那些蘑菇干好吃嗎?
生:我想應該是不太好吃。因為都曬干了,沒有一點水分,不新鮮了。
生:我還知道刺猬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來活動。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課文這一段知道的:只見獾住的洞前面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他的啟事:“我準備過冬了,打算一直睡到明年春天,請朋友們不要打擾。”
師:你能邊讀邊思考,這是讀書的好方法。那什么叫“啟事”?
生:我知道,啟事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
師:你真聰明,好樣的!讀讀課文吧!
……
學生們在與他人互動交往中,新的思考、潛在的智慧火花在同伴的啟迪下得到碰撞和開發,既求異也求同。這種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學習,不僅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究的精神。孩子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充分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語文學習是一種持續的學習。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并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還應將課外知識輻射至課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本課教學的最后,我還鼓勵學生們通過收看電視節目、上網、閱讀課外書籍等途徑了解到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以此來擴大了知識面,拓寬生活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