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教案
教材分析:這首詩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風是什么樣子的呢?誰也沒有見過。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也沒有氣味,可是我們卻能感覺到風的到來。作者通過向我們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聞所見,向大家展示了風的輕柔、風的頑皮。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需要我們?nèi)チ粜牟拍苡^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風也是如此。該詩語言簡潔明快,讀來親切、自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六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 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詩句內(nèi)容,了解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4. 依照課文續(xù)寫詩歌,做到語意清楚,語句通順。
過程與方法:
1. 合作、探究識字與寫字,讓孩子們感受成功,喜歡漢字。
2. 通過形象的課件,了解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特點。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讓孩子們樂中學。
3. “尋找風娃娃”續(xù)寫詩歌,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風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分析:
1. 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六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教學中,倡導獨立識字,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促進。
2. 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課件展示,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體會風的頑皮可愛,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感受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教學過程設計說明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引入新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能感覺到。(打開電扇)(一)你感覺到了什么?(風)(二)這就是我們的新朋友,它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說一說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風的?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寫風的小詩,看看作者在哪兒找到了風?(三)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二、初讀課文,把握整體。(一)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試讀課文。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二)圈出本課要求記憶的生字。(三)同桌互相讀文,比比誰讀得正確。(四)指名分節(jié)朗讀去掉拼音的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生共同評價。出示課件三、小組合作,認讀字詞。(一)我會讀。課件展示本課要求會認讀的生詞 。 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二)我會記。課件展示1. 出示蘋果樹,檢查生字認讀情況。2.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識字方法。找規(guī)律識字:如形聲字記憶;歸類記憶;由學過的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記憶……四、品讀課文,深化理解。(一)教師范讀,學生拿筆勾出從哪些地方找出了風娃娃?(二)交流匯報。(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彈性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匯報調(diào)整教學順序)1. 理解“樹葉顫動”這一節(jié)。(1)先讓學生自己談體會。(2) 演一演。 假如我們的小手就是樹葉,風來了,你會怎樣做?(生手擺動,引導理解這樣就是顫動。)風走了,又怎樣?孩子們,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風來了樹葉會動,風有趣。)這風真有意思,那該怎樣讀好這節(jié)呢?(3)指導朗讀本節(jié)課文。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