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
(2)朗讀、感悟、體會巨人的懦弱。
學習課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嗎?找出有關的句子并讀一讀。⑵面對通天樹,巨人行動了嗎?為什么?
學生在輕聲朗讀的過程中會找出相關的語句。老師先讓學生談一談對巨人的話得理解,然后抓住“連連告退”一詞做文章,可以運用表演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老師扮演老爺爺,一位同學扮演巨人。孩子們通過表演不僅會形象直觀地理解“連連告退”的意思,而且會體會到巨人在困難面前的退縮和懦弱。
這一部分的朗讀指導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進行,讀中有悟,悟中有讀。
(3)朗讀、感悟,體會螞蟻的努力。
這是一篇結構完整的童話,篇幅相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長,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講解,平均用力,一課時就很難完成。根據教學目標,我深入地鉆研了教材,決定對這篇比較長的童話故事做個取舍,把重點內容確定為8---13段,通過品讀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的對話,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對于這個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1>邊讀邊畫
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螞蟻說的話。本課是練習默讀自然段的開始。《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默讀在學生閱讀活動中的作用,學生只有學會默讀,才能提高閱讀速度,才能夠實現“眼看、口誦、心思”的統一,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據專家研究,小孩子不指讀、不出聲,是很難的。我們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因此,我先讓學生讀一讀語文天地中金鑰匙的提示,了解什么是默讀,默讀有什么好處,然后試著讓他們默讀課文。因為是第一次練習默讀自然段。很多學生肯定還不能適應,我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一邊指導、提示,一邊表揚做的比較好的,不做硬性的規定。
<2>感情朗讀
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螞蟻說的話:“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這里主要抓住三個感嘆號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幾個詞語,采用指名讀、自由體會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用充滿自信的語氣,反復地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到小螞蟻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讀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對這部分課文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
<4>發揮想象
讓學生想象:小螞蟻嫩能爬到天上去嗎?為什么?
<5>補充詞語加強積累
體會到了小螞蟻的精神,讓學生思考:小螞蟻的這種精神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堅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詞語、句子,并試著用上一個給小螞蟻加加油。這樣設計,我是出于以上考慮:
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與語言的積累。這課堂,我力求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和默讀,培養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積累語言。在這里,我又意地補充一些表現“努力”的詞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更加深了對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學完課文后,我讓孩子們戴上小螞蟻、巨人、白胡子爺爺的頭飾進行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