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之三
你們看,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的隊伍會合了,書上用的是什么詞。(會師)
“會師”就是指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地會合。
③讓學生看書上插圖。
“朱德記”三個字寫在哪兒呢?(扁擔上)
“記”在這里表示標志、符號。
在扁擔上寫“朱德記”表示這根扁擔是誰的呢?(朱德的)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②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四)研讀、感悟、理解戰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是敵人。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開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①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5.教師小結:戰士們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發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天黑了才回來,晚上還要研究工作,實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去挑糧,可他還是堅持跟戰士一起去挑糧,戰士們看著心疼,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討論,知道了戰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擔,沒辦法去挑糧,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