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實錄
4、學習第四自然段。出示一組句子:(禹三十歲結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別了妻子。禹三十歲才結婚,在家僅僅住了四天,就告別了妻子。)
師: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理解:“才 ”“僅僅”“ 就”的語氣。
師:什么叫“才”結婚》?
生:就是結婚很晚的意思。
師:三十歲,晚嗎?
生:晚。我查過資料,那時候人們的平均年齡三十五歲,一般是在十多歲就結婚了。
師:你了解的真多,為你鼓掌。(全班鼓掌)
師:禹為什么結婚那么晚?結婚可是人的終生大事啊?
生:因為他在為人們治水,沒有時間。
師:在禹的心中哪一件才是真正的大事呢?
生:治水。
師:治水是為了誰?結婚是為了誰?
生:治水是為了大家,結婚是為了自己。
師:在面臨大家和自身利益時,禹怎么想的?選擇了什么?
生:禹想,我也想結婚,但是洪水那么厲害,淹死了那么多人,我一定要治水,所以他選擇了治水。
師:說明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生1:禹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生2: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板書:大公無私)
出示句子齊讀: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卻一次也顧不得進去看一看。
師:十年啊,三千多個日日夜夜,難道他不愛自己的家嗎?(不是)是他沒機會回家嗎?(曾經三次~~)為什么一次也不進去看一看,他心里想什么?(引導學生想象三次感人場面)附:幻燈片提示。
第一場景:
生:禹第一次路過家門,聽到孩子出生時“呱呱”的哭聲,兩眼含著淚花,深情地說:“孩子,我的孩子,爸爸多想進來看你一眼,可我,治水要緊”。說完,流下兩行熱淚,帶領隊伍,繼續趕路。
第二場景:
生:禹第二次路過家門口時,看見妻子正在教懷里的兒子叫爸爸,禹不僅熱淚盈眶,感激地說:“妻子,辛苦你了,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妻子,我會盡快治好水回家的,你放心吧!”
第三個場景:
生:禹第三次路過家門時,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親拄著拐杖站在家門口,好像在盼他回來,他心里一抽搐,兩漢熱淚滾落到馬背上,歉疚地說:“媽媽,對不起,我是個不孝的兒子,我讓你受苦了,但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師:多么感人的場面,多么質樸的話語,會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永遠牢記。歸納出“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成語,并板書。師:至今人們仍用這個成語稱頌那些像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人們為了尊重和愛戴他,就在他的名字“禹”前面加上一個“大”,(描紅“大”)稱他為大禹。(出示:大禹的圖片)師:讓我們一起深情的叫他一聲“大禹”。學到這里,你難道不想對大禹說上兩句嗎?生:大禹,你的行為讓我感動,我會永遠記得你。師:帶著自己對大禹的理解,有感情地齊讀第五自然段。生讀。
5、師:是啊,(對照板書)大禹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大公無私,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成為人們尊重和愛戴的英雄。想必大家對這位英雄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請帶著這種理解將課文齊讀一遍。生:齊讀。
反思:《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么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布置搜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因此,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 將第五自然段提上前來學習,以此來理解“欣欣向榮”和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特別是抓住“開鑿龍門,挖通了九條大河,壘起堤壩”等詞句。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一組材料提示,引導學生從這一組材料提示想象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情景從而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成為了這堂課的亮點。整個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樸實”是這節課的最大特點。不足的地方是材料給得詳細了一些,限制了學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