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國標蘇教版小語二上教案、說課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小鷹第一次試飛時,教給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學第二次試飛時,半扶半放引著學生分析朗讀,在學小鷹第三次試飛時,教師適度放手,讓學生運用方法自學,教師只是在一旁畫龍點睛,引導學生利用重點字詞體會分析。)
五、朗讀全文。
1、齊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讀。
3、全體起立,自由表演讀。
(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他們讀書的興趣。讓學生當堂表演,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一方面運用自己的表演對文本作個性化的詮釋和理解,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的多種才能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和展示,這不是一舉數得的好事么?)
六、聯系實際談體會:
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么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談體會。再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挑兩個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同時讓學生活學活用,拓展了課本知識,這應是學習的最終目標。)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說課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該課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生動有趣,富有動作性,激發(fā)兒童進入角色,動手動口。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助于學生仔細觀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識知規(guī)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chuàng)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和言語交際經驗。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教師抓朗讀訓練時,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自己的主導作用不但發(fā)揮在知識的傳授中,而且發(fā)揮在啟迪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上,并采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悟意。
在學習1-2自然段時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老鷹和小鷹的話多讀一讀,結合板畫,讓學生看到小鷹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引導學生想小鷹這時會怎么想呢。再結合文字“高興”、“喊”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體會小鷹自以為飛到了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已經學會了,自然地讀出它此時的高興、滿足的心情。這時候,老鷹是怎么說的?你是從哪兒看出老鷹不滿意。學生通過讀,指出“搖搖頭”,“還不算”,明白老鷹希望小鷹飛得更高。老師用親切的語言點出母親對孩子的愛。鼓勵學生讀出親切、和謁的語氣。孩子是最喜歡動起來的,通過看板書,從自己編動作到指名學生上臺表演,鼓動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讓這一段的教學“活”起來。這一階段的教學利用文中重點詞,讓學生的讀讀、演演來調動他們全員參與,從動口、動手、動腦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教學中的讀、說、演正滲透著學法的指導,為結構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作好鋪墊。半扶半放引著學生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通過看投影小鷹飛到了大山的上空,讓學生自己去讀三、四自然段,小鷹和老鷹又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有的放矢地讀。最后,我設計了“小鷹已經飛了兩次,這時它又會怎么想呢?”讓學生在眾說紛紜中,將自己的想法與小朋友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