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設計
設計意圖:1、識字學詞,朗讀課文。
2、本課特色及學生起點:語句凝練、含義深刻,學生與文本有一定距離
采用策略:抓關鍵詞,引發想象,補充資料,充分進行情感體驗,使大禹的形象不斷豐滿。
3、滲透閱讀方法:前后觀照,一唱三嘆;抓住數字,讀懂數字背后的內涵,感受治水的艱、智、功、情。
一、復習
1、齊讀課題,生書空
2、引入談話:洪水會帶來怎樣的災難?讀一組詞語再來回顧:
滔滔 洪水 淹沒 農田 沖倒 房屋 百姓 無家可歸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慘了,傳說洪水來了,人們只能住在樹上、山上,餐風飲露,還要隨時提防野獸的襲擊。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慘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齊讀。
二、學習第二節,感受治水之“艱”“智”
1、禹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讀課文,畫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這句話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嗎?
結合生質疑,提供圖、師講述理解“水流”“地形”
“千山萬水”“走遍”
3、引導想象大禹走遍千山萬水的過程中可能會吃哪些苦?
師補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劃出了道道血痕,腳底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人曬黑了,背累駝了,但他仍拄著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萬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書上也有一個詞,你發現了嗎?
理解朗讀“千山萬水”及這句話。
4、這只是治理洪水的準備工作,更大的辛苦還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開”“挖通”
禹為了治水吃盡了千辛萬苦,那么禹是用什么辦法來治理洪水的,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導)。
5、禹怎么會想到這個辦法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段資料介紹。
禹的父親是用什么方法來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嗎?禹是用什么方法來治理洪水的?(怎樣引導洪水流入大海?)現在你覺得禹是位什么樣的人?
(引語)小結: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還很聰明,有智慧,他下定決心要治理洪水。讓我們一起來讀這一自然段,讀出他的決心、勇敢、智慧。
三、學習第三節,感受治水之“情”
1、 過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傳著許多感人的故事,想聽嗎?要聽仔細了,聽完后把你最想問的問題提出來。
師講故事。
2、讓學生提問:禹為什么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呢?他當時會怎么想呢?
3、討論交流。(請小朋友先小組討論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4、小結:后來人們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板書:三過家門而不入)齊讀。
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贊揚像禹這樣“不顧小家顧大家,一心為百姓做事的人”。)你聽了這個故事想對大禹說些什么呢?
5、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故事。
四、學習第四節,感受治水之“功”
1、過渡:禹堅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結果怎樣了?
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結果怎樣了?。
2、“終于”(這個詞用得真好)大禹吃盡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整整13年,現在洪水“終于”被制服了,在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終于”這個詞,再來讀一讀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