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
真正的課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課堂提問的實效性,那就要求教師及時發現并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或有價值問題的誘因進行點撥提問,加以重錘敲擊,從而激起共鳴、碰撞智慧。學生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后,各敘自見,在思想的碰撞與感情的共鳴中,課堂也自然亮點閃爍、精彩誘人了,自然也就把握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文章中心。
教學片斷:
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1)狐貍用“您、親愛的”這些禮貌用語熱情地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怎么讀狐貍的話?(面帶微笑,用假裝尊敬的語氣問候。)
烏鴉這時什么表現?說明什么?(頭腦清醒,保持警惕。)
板書:瞥 不作聲 齊讀這段話。
(2)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問候她的孩子,它真得關心烏鴉的孩子嗎?
(是為了討好烏鴉,讓它放松警惕,開口說話。)
想一想,狐貍的話該怎么讀?(要用親切、關心的語氣和感情來讀。)
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聽到狐貍問候她的孩子,覺得狐貍還不算壞,稍稍放松了警惕,看了一眼,但又怕張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板書:看 不作聲 齊讀這段話。
(3)狐貍看到烏鴉看了它一眼,知道有希望,于是狐貍繼續贊美烏鴉“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聽他唱歌真是一種享受”真的是這樣嗎?
出示圖片: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學習“羽”、“差”、“受”)
(其實狐貍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讓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
想一想,狐貍這次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讀出贊美的語氣,再說麻雀的話是要用瞧不起、嘲笑的語氣。)
師:狐貍的三次話一次比一次動聽,于是他得意極了,就唱起歌來,想一想,烏鴉的叫聲怎么讀?(“哇……”的一聲,聲音適當放低,拉長。)
(4)分角色表演讀好3—5小節。
教學反思:
課堂提問要準確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全面落實三維目標,能讓學生在興趣上得到發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維上受到啟迪,能力上得到提高。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狐貍的三次奉承話一次比一次虛偽、肉麻,烏鴉是如何上當受騙的。我設計了“狐貍用您、親愛的這些禮貌用語熱情地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問候她的孩子,它真得關心烏鴉的孩子嗎?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聽烏鴉唱歌真是一種享受真的是這樣嗎?”等問題,通過點撥,激起學生共鳴,將重點難點解決,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