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精選6篇)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愛聽奉承話輕易上當?shù)牡览怼?/p>
3.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想象、表達等語文能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內(nèi)容,懂得寓意,在讀中培養(yǎng)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輔材料:簡筆畫、動物貼圖及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讀課文。
師:童話王國的大門又向小朋友們打開了。我們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誰?(出示動物貼圖并板書:狐貍、烏鴉)
師:在你的印象中,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生:狐貍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壞主意。
師:烏鴉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烏鴉的羽毛烏黑烏黑的,叫聲又粗又難聽。
師:狐貍和烏鴉湊在一塊兒,會發(fā)生什么事兒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吧。(初讀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進入情境,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請大家自讀本段,讀懂內(nèi)容。(老師板畫大樹,占據(jù)整個黑板)
師:(出示狐貍和烏鴉的貼圖)狐貍和烏鴉的家在哪里?請把它們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貼圖)狐貍的家在大樹底下的樹洞里。烏鴉的家在大樹上。
生:烏鴉住在樓上,狐貍住在樓下。(眾笑)
師:那它們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呢?(生齊答:鄰居)
師:這對鄰居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往下讀課文。
2.學習第二自然段:
。ㄉ杂勺x這一段)
師: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來。這里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假如用“拿”和“取”,說明烏鴉已經(jīng)知道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著“找”了。
生:我從“找”字看出,烏鴉肯定是東瞧西看才發(fā)現(xiàn)這片肉的。
生:“找”字說明這片肉來之不易。
師:烏鴉媽媽好不輕易才找到一片肉卻不肯吃,要留給自己的孩子。讀到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媽媽!
3.學習第三自然段;
。ㄉR讀本段)
師:這時狐貍出來了。(貼圖)他“讒得直流口水”,那誰能畫一畫狐貍的口水?(生板畫,在狐貍的嘴巴下畫了很多滴口水)
師:你為什么要畫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為狐貍饞得一個勁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師:(贊許地)畫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讒的狐貍呀。讀讀這一段,讀出狐貍的讒。
4.學習四----八自然段
師:嘴讒的狐貍“想了想”,仔細讀書,聯(lián)系下文猜猜看,他會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貍想:------------------。)
生:狐貍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假如能當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貍想:呵呵,一頓美餐來得全不費工夫!
生:狐貍想:對!有辦法了,假如我能讓烏鴉張嘴,那塊肉就是我的了。
…
師:狐貍只“想了想”,就想出了這么個壞主意。說明----
生:狐貍太狡猾了!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2
《狐貍和烏鴉》選自上海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新教材一年級第二學期的第四單元。在上海二期課改《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加強課程的整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案例內(nèi)容
。ㄒ唬、教學片段:
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自己讀讀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并找出寫狐貍和烏鴉的句子。
2.師生接龍讀讀這兩節(jié)
3.指名把寫“狐貍”的話讀給大家聽,把烏鴉的話讀給大家聽。
(說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只要求學生把句子找出來,讀正確,這樣的讀是為更好的感情朗讀作好鋪墊,打好基礎(chǔ))
4.多媒體出示相關(guān)句子,讓學生練習根據(jù)提示語讀出語氣來,大面積練習讀,適時評讀,比賽讀:
狐貍眼珠骨碌一轉(zhuǎn),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烏鴉瞥了狐貍一眼,不作聲。
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了狐貍一眼,還是不作聲。
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就唱起歌來。
5.自由讀句子:評評這是怎樣的狐貍,你從哪里感受到的?怎樣的烏鴉,你又從哪里感受到的?
6.聯(lián)系文章的前后內(nèi)容想像說話:
烏鴉瞥了狐貍一眼,不作聲。他心想——————
烏鴉看了了狐貍一眼,還是不作聲。他有些動心,但心想——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心想————
7.你有什么話對烏鴉說?
8.出示句子,讀一讀:
烏鴉愛聽奉承話,結(jié)果上了狐貍的當
。ǘ教學反思:
我在本課的設(shè)計上,以讀為本,體現(xiàn)其實效性。有目的讀,有層次地讀,每次讀都要有收獲,如此循序漸進,螺旋似地上升。
本環(huán)節(jié),我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guān)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以及想像說話,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p>
在朗讀狐貍的三次奉承話時,我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閱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貍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zhuǎn)”,“笑著說”;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并竭力慫恿它“唱幾句”。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最后讓學生感悟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弱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著媒體畫面試著復述課文,最后進行演一演。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2、讀中理解,讀后表達。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有效過程。本課寓言的含義,如果沒有很好的讀為基礎(chǔ),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因而我在設(shè)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讓“讀”統(tǒng)領(lǐng)全文。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讀好課文的基礎(chǔ)上能對文本含義有適當?shù)母形,并能夠比較正確地、生動地表達出來。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3
案例背景:
《狐貍和烏鴉》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的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案例過程:
在指導讀完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后,我問學生們,對這只狐貍有什么看法?有的學生說:“它很壞,說好聽的假話騙烏鴉。”還有學生說:“它為了想吃烏鴉口中的那塊肉,就想辦法騙烏鴉開口,很聰明。”我聽了笑著說:“噢,這真是一只聰明的狐貍。有沒有小朋友和他的看法一樣?”有幾個同學慢慢地舉起了手。我接著說:“大家都知道,狐貍不會爬樹,可烏鴉卻在樹上,肉在烏鴉口中,要想吃到這片肉,狐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讓烏鴉開口。”“對!狐貍做到了嗎?”“做到了。”“你瞧,它多聰明!不費一點兒力氣就吃到了烏鴉特地飛出去找來的一塊肉。”我把“不費力氣”和“特地”兩個詞說得特別重。這時,馬上有個學生說:“不對,老師,這不叫聰明,這就是狡猾。肉是烏鴉飛出去找來喂她孩子的,而狐貍卻把它騙走了,它自己沒勞動去騙別人的東西,這是不好的。”我用贊許的目光看著這位學生,然后掃視全班說:“他說的對不對?還有誰有什么看法的都說來聽聽。”又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也認為他說得對。狐貍要吃肉可以自己去找,不能騙人家的,騙到別人的東西一點也不光榮。”一位女孩急著說:“狐貍把肉騙走了,小烏鴉就沒有肉吃了,烏鴉很辛苦又要出去找吃的了!”
聽了他們的回答,我笑著說:“你們說得對,勞動才是最光榮的。自己不勞動,卻想盡辦法把別人的勞動果實騙到手,這是不光彩的。狐貍把烏鴉辛辛苦苦找來喂小烏鴉的一片肉騙走了,小烏鴉就沒食物了,受到了傷害,這種為了自己得到好處就去傷害別人的行為也是不對的。”
案例反思:
課上,通過三次朗讀使孩子們懂得了狐貍用奉承話騙到了肉。在這過程中或許會給個別孩子帶來錯覺,認為狐貍能通過動腦筋達到自己的目的,很聰明。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而言,不太懂讀褒義詞和貶義詞的區(qū)別,在課堂上老師也不適合用很專業(yè)的術(shù)語去跟孩子解釋,形容寓言中的狐貍不能用“聰明”一詞。
聽到孩子的想法,我先不急著否定,而是順著他的思路說下去。通過和孩子們的對話,引導他們明白狐貍雖然騙到了肉,但使得烏鴉和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狐貍為了自己傷害了別人,這種做法不能稱為“聰明”。
語文教學一直以來倡導“文道結(jié)合”,關(guān)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覺得應該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ㄔ趯W完課文之后,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續(xù)編故事,便出示了烏鴉愣愣地站在枝頭上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時烏鴉的神態(tài),想一想:看著狐貍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烏鴉心中會有哪些感受,會想些什么?
。▽W生思考片刻后,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1:烏鴉傷心極了,心想:唉!都怪我愛聽好話,才上了狐貍的當。
生2:烏鴉可后悔了:要是我不那么愛聽好話,孩子們這會兒就有肉吃了!
生3:烏鴉難受極了,心想:自己辛辛苦苦找來的一片肉就這樣白白的讓狐貍給騙走了……
。ㄎ艺偨Y(jié),我們班的李欣同學卻躍躍欲試,我便讓他發(fā)言。)
生(李欣):烏鴉心想:嘿!我長這么大了,從沒聽誰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總算讓我聽到了。不就丟掉一塊肉么,孩子們別急,我再給你們找去!
。D時,教室里一陣哄笑。我先是一愣,隨即笑著問這學生。)
師:那么,這只烏鴉要是再找到肉,還會讓狐貍給騙走嗎?
生:不會了,這下子它有經(jīng)驗了,不會再上當?shù)摹?/p>
師:大家別笑,李欣同學的想象力真豐富,還能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好樣的!其實呀,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關(guān)鍵是犯了錯誤該怎樣對待。如果你一個勁地埋怨自己,責怪自己是沒用的,而應該努力去糾正錯誤,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反思]: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在簡單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wù),還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不要給學生限制,讓學生大膽合理地想象,而教師更應該善于傾聽捕捉靈感 ,適時的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案例中的那個男生,他站在與眾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沒有為烏鴉惋惜后悔,所想的內(nèi)容與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寓意也不太吻合,但卻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驗,道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總受冷落的人的心聲,同時也反映出這個孩子面對挫折時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教師敏銳地捕捉住其中的閃光點,適時地點撥誘導,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蘊含的寓意,又升華了主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正確對待挫折的教育,同時也揚起了學生個體再創(chuàng)造的風帆,為全班學生樹立了榜樣。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能發(fā)揮想象,以《肉被騙走以后》為題編一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新詞(賠著笑臉得意一溜煙)的意思。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怼?/p>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
2.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怼?/p>
三、教學準備
錄音磁帶,貼圖,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質(zhì)疑
1.謎語一:尖尖嘴,細細腿,狡猾多疑,拖條大尾巴。(貼圖片并板書:狐貍)謎語二:身穿黑衣裳,唱歌哇哇叫。(貼圖并板書:烏鴉)
2.今天一起學習《狐貍和烏鴉》。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感知,讀準讀通
1.師范讀課文。(輔助多媒體課件)
2.生自讀感知,要求:
。1)標好自然段。
。2)用“-----”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并記住字音。
。3)讀通課文,做到不多字,不漏字。
三、精讀理解,讀中感悟
1.讀通讀準第一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隨機演示,讀好“叼著”、“饞得直流口水”)
2.找出狐貍說的三句話。
3.學習第一句。
。1)讀----狐貍“眼珠一轉(zhuǎn)”,究竟想了些什么?(通過師生共同交流,揣摩狐貍假裝“尊敬”、“問候”的心理)指導朗讀。
(2)說----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沒有回答?它可能怎么想?
4.學習第二句。
。1)讀----學生自己小聲讀,然后指名讀,圍繞“為什么賠著笑臉”進行交流。通過反復朗讀和比較,從而體會狐貍假裝“親切”、“關(guān)愛”的心理。
(2)想----烏鴉有什么反應?與上次有什么不同?(認識到烏鴉對狐貍產(chǎn)生了好感,有些放松警惕)
5.學習第三句。
(1)讀----學生自由朗讀。
(2)看、聽----多媒體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幻燈片,通過比較知道麻雀的羽毛很一般,不好看,而烏鴉的羽毛還趕不上麻雀。播放烏鴉的叫聲聽聽是否好聽。從而抓住“差遠了”、誰都愛聽“兩個詞引導學生理解狐貍奉承烏鴉的羽毛好看和嗓音好聽,目的是想騙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引導學生讀好狐貍的第三句話。
。3)想----烏鴉有什么反應?通過烏鴉“哇-----”這個象聲詞,知道烏鴉聽了狐貍說它羽毛漂亮、嗓音好聽時,一下子得意忘形,上了狐貍的當。這是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結(jié)果。
6.讀第六自然段。(隨機理解讀好“一溜煙”)
7.感悟明理;分角色朗讀。交流;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
四、延伸拓展,創(chuàng)新學習
1.讓學生戴頭飾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表演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講述這個故事。
2.評議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哪些地方演得好(講得好),還可以怎么改進。
3.續(xù)編故事:“烏鴉嘴里的一片肉被狐貍騙走以后烏鴉又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想象、續(xù)編、評議)
五、自主學習,分析字形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看筆順表自學生字,描紅課本上的生字。
3.說說怎么記住生字的。
4.交流書寫注意點。(如:“差”字是羊字頭,寫時第六筆豎改為撇;“肉”字書寫時在田字格中擺放要居中。)
5.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尊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審美經(jīng)驗、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采用自主、探究性學習,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發(fā)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內(nèi)容淺顯易懂且富有情趣。根據(jù)本文特點,本課教學充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我在指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朗讀訓練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自主讀書,去想象,去表演,去評價,感受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進而達到感悟課文的內(nèi)涵,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讀書時常有多字、漏字的現(xiàn)象,提出三個預習要求,富有針對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掌握識字方法。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能夠把多媒體教學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老師夢寐以求的。但有些課件制作起來還不是很熟練,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有哪位老師精通制作課件的,請多多指教。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5
教學背景:
真正的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課堂提問的實效性,那就要求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或有價值問題的誘因進行點撥提問,加以重錘敲擊,從而激起共鳴、碰撞智慧。學生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后,各敘自見,在思想的碰撞與感情的共鳴中,課堂也自然亮點閃爍、精彩誘人了,自然也就把握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文章中心。
教學片斷: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朗讀。
(1)狐貍用“您、親愛的”這些禮貌用語熱情地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怎么讀狐貍的話?(面帶微笑,用假裝尊敬的語氣問候。)
烏鴉這時什么表現(xiàn)?說明什么?(頭腦清醒,保持警惕。)
板書:瞥 不作聲 齊讀這段話。
(2)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問候她的孩子,它真得關(guān)心烏鴉的孩子嗎?
(是為了討好烏鴉,讓它放松警惕,開口說話。)
想一想,狐貍的話該怎么讀?(要用親切、關(guān)心的語氣和感情來讀。)
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聽到狐貍問候她的孩子,覺得狐貍還不算壞,稍稍放松了警惕,看了一眼,但又怕張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板書:看 不作聲 齊讀這段話。
。3)狐貍看到烏鴉看了它一眼,知道有希望,于是狐貍繼續(xù)贊美烏鴉“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聽他唱歌真是一種享受”真的是這樣嗎?
出示圖片: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學習“羽”、“差”、“受”)
。ㄆ鋵嵑偸枪室夥畛,就是想讓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
想一想,狐貍這次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ㄗx出贊美的語氣,再說麻雀的話是要用瞧不起、嘲笑的語氣。)
師:狐貍的三次話一次比一次動聽,于是他得意極了,就唱起歌來,想一想,烏鴉的叫聲怎么讀?(“哇……”的一聲,聲音適當放低,拉長。)
(4)分角色表演讀好3—5小節(jié)。
教學反思:
課堂提問要準確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路,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全面落實三維目標,能讓學生在興趣上得到發(fā)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維上受到啟迪,能力上得到提高。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狐貍的三次奉承話一次比一次虛偽、肉麻,烏鴉是如何上當受騙的。我設(shè)計了“狐貍用您、親愛的這些禮貌用語熱情地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問候她的孩子,它真得關(guān)心烏鴉的孩子嗎?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聽烏鴉唱歌真是一種享受真的是這樣嗎?”等問題,通過點撥,激起學生共鳴,將重點難點解決,提高教學效果。
狐貍和烏鴉教學案例 篇6
。▽W習了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后,我出示了烏鴉落寞地站在枝頭的掛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時烏鴉的神態(tài),想一想:看著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烏鴉心中會想些什么?
(學生稍加思考,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烏鴉傷心極了,心想:唉!都怪我愛聽好話,才上了狐貍的當。
生:烏鴉可后悔了:要是我不那么愛聽好話,孩子們這會兒就有肉吃了!
。ㄎ艺偨Y(jié),卻有一男生躍躍欲試,我便讓他發(fā)言。)
生:烏鴉心想:嘿!我長這么大了,從沒聽誰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總算讓我聽到了。不就丟掉一塊肉么,孩子們別急,我再給你們找去!
(頓時,教室里一陣哄笑。我先是一楞,隨即笑著問這學生。)
師:那么,這只烏鴉要是再找到肉,還會讓狐貍給騙走嗎?
生:不會了,這下子它有經(jīng)驗了,不會再上當?shù)摹?/p>
師:大家別笑,這位同學的想象力真豐富,還能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好樣的!其實呀,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犯錯,關(guān)鍵是犯了錯誤該怎樣對待。如果你一個勁地埋怨自己,責怪自己是沒用的,而應該努力去糾正錯誤,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評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冒出許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有的似乎與課文的學習關(guān)系不密切,有的表面看來甚至有悖于課文所需要闡明的道理,但它們都是學生積極思維閃現(xiàn)出的靈感。教師若是善于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能及時捕捉其思維的閃光點,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上述教例中的那個男生,他站在與眾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沒有為烏鴉惋惜后悔,所想的內(nèi)容與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寓意也不太吻合,但卻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驗,道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總受冷落的人的心聲,同時也反映出這個孩子面對挫折時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教師敏銳地捕捉住其中的閃光點,適時地點撥誘導,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蘊含的寓意,又升華了主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正確對待挫折的教育,同時也揚起了學生個體再創(chuàng)造的風帆,為全班學生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