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說課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伊索寓言中的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是北京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4篇課文,都是學生喜歡的寓言和童話,這一單元主要以朗讀訓練為主線,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本文內容簡單,語言淺白易懂.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課文共八個自然段.前三段講狐貍和烏鴉是鄰居,烏鴉為孩子們找到一片肉,狐貍看見了想吃烏鴉叼著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講狐貍是怎樣用花言巧語騙到那片肉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語言生動,形象.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學生課前已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們在上課前就已經從不同的渠道對故事內容有所了解,自己已經能讀懂課文,學生課前讀了兩遍課文后就能大致知道并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
二,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4至7自然段.教學這幾段時,我采用了對比,分析的方法.通過狐貍對烏鴉所說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教學這幾段時,我還采用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例如: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表示和烏鴉親近."想了想"是指狐貍暗暗打主意."笑著"是裝出一副笑臉,討好烏鴉."您"是"你"的尊稱."親愛的"是親熱的稱呼."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實際烏鴉的羽毛并不漂亮,比不上麻雀的羽毛好看."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其實誰都知道烏鴉叫的聲音很難聽,誰也不愛聽它叫.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狐貍說的這些話不符合事實,是有意奉承烏鴉.烏鴉喜歡聽奉承話,所以受騙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學生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能大致知道: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可見,教學的重難點很容易被學生突破.既然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我就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邊讀邊畫批,抓重點詞句理解)上.
參照教材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三,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有語氣地朗讀狐貍說的話.
四,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貍對烏鴉三次說的話,特別是明白三次對話一次比一次更能夠打動烏鴉.
2.理解課文的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根據以上對課文的分析,這篇課文我計劃教學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和詞語,能夠正確拼讀,學寫生字"洞,枝,肉"
2.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能夠正確朗讀課文.
3.正確標注自然段序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狐貍和烏鴉這兩種動物.
第二課時:
1.能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對文中人物的分析,展開想象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第三課時:
1.學寫生字"吃,親,找,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