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說課
2.練習敘說故事.
下面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具體說明.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分為三部分來完成.一.復習引入,作好鋪墊.二.研讀文本,探究感悟.三.課后延伸,發展思維.
(一)復習引入部分.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帶領學生一起復習第一課時學習的字詞,了解學生對這篇課文主要內容的了解情況,從而引出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1.首先是詞語復習.
(1)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的詞語:
找到 洞里 樹枝 您好 親愛的
(2) 要求學生理解意思的詞語:
不做聲 差不多 得意
(3) 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詞語搭配的詞語,從而也讓學生對狐貍和烏鴉有一個課前認識.
( )的狐貍 ( )的烏鴉
2.課文內容復習.
本環節以填空的形式來完成,主要是了解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對課文的了解程度.
填空:( )找到了( ),可是( ).
這樣做既復習了舊知識,了解了學生既往的學習情況,也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1.明確狐貍和烏鴉之間的關系.主要以教師引讀第一自然段來完成.使學生知道狐貍和烏鴉同住在一棵大樹上,這時讓學生到黑板上來貼烏鴉和狐貍的圖片.
2.理解"饞得直流口水" ,主要是讓學生做做饞得直流口水的樣子,并進行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從而對狐貍當時的樣子有一個形象,深刻的認識.
填空: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3.理解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并用曲線劃出狐貍的表現,用橫線畫出烏鴉的表現.(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在學生自讀畫批后,用投影出示畫批內容,進行訂正.這樣主要是培養學生邊讀邊畫批的能力,提高畫批的準確性)
接著指名一個學生當"狐貍",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教師提問"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 "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就會去仔細琢磨狐貍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下面就這三句話的教學,具體說明.
首先研讀第一句話.主要有2個環節.
多媒體打出:狐貍想了想,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第一個環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 找出書上的提示.
b.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 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1.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狐貍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2.引導學生能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3.向學生滲透閱讀中要學會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主要內容的方法.)
⑵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思考烏鴉有什么反應 為什么不做聲,它可能怎么想 從而理解烏鴉的心理.
對第二句話的研讀,主要有2個環節:
教師過渡:看來這只烏鴉還真是不好騙,我還要想別的辦法.這時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作出冥思苦想的樣子)
如果學生說不出是問候孩子,教師可以引導:對了,這是一只烏鴉媽媽,它有好幾個孩子,媽媽們最愛說什么呢 (自己的孩子).我呀,就跟她聊聊她的孩子她就會說話了.
多媒體打出: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