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說課稿
在審美化閱讀教學中,喚起想象后,學生才能擁有廣闊的天地,才能調動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獲取相應的情感體驗。
2、品味詩文,鑒賞意境美
于漪老師說過: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因此,教學生閱讀,千萬不能支解,不可嚼爛,千萬不能將秀氣和靈氣教去了。如果把靈動的、活潑的詩詞教僵了,就使他們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課教學中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品味詩文,感受其中蘊含的美。
3、朗讀吟誦,感受節(jié)奏美。
詩歌的語言是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讀起來瑯瑯上口,悅心悅目。童詩中有精練的語言,奇特的比喻,機智的比擬,鮮活的動詞,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等等。到處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無窮的魅力,是最適合孩子朗讀吟誦的短文。
4、創(chuàng)編詩歌,享受創(chuàng)造美
對課文第三小節(jié)進行朗讀感悟后,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象,在思緒飛揚中讓學生寫下自己的篇章,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求得發(fā)展,品嘗成功的喜悅。
出示文中句子: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學生分小組熱烈地討論著。
在兒童詩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讀詩、寫詩的過程中去發(fā)現美,享受美,捕捉美,創(chuàng)造美。通過兒童詩的學習,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一顆感悟美的心靈,一份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
五、教學反思:
語文在小學階段既承擔著語文這門學科的工具性,又承載著教育、感化,人文性的特質。所以這就決定了語文課的學習,不但是一種單向的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而是一種雙向的情感的傳遞和交流,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本材料,在孩子以不同形式充分朗讀且感知文意的前提下,進行課本的延伸——寫詩,讓學生在讀詩、寫詩的過程中去發(fā)現美,享受美,捕捉美,創(chuàng)造美。通過兒童詩的學習,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一顆感悟美的心靈,一份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