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學習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理解偉大英雄的由來。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交流關于奉獻的名言。
一、習舊引新,明確目標。
1、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大禹治水》,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
2、出示詞語,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3、過渡:?大禹是怎樣制服大水的呢?在治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畫出重點詞句,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過渡的問題,提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創設情境,讀書入境。
預設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禹帶領人們做了哪些事?你發現了哪幾個很重要的詞?拿起筆來,在詞語下面做個記號。
師: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F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找到哪幾個重要的詞?
師:真善于讀書!有補充嗎?
生:我補充一個“引到”。
師:真好!你們真善于抓住重點詞來學習,現在看老師寫。(老師板書:開鑿、挖通、壘起、引到。)(生齊讀)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幫忙。是鯀的辦法好,還是禹的辦法好呢?
(生興致勃勃)
(投影:黃河流域水圖)小朋友們看,這是黃河流域水圖,黃河的上游在這兒,下游在這兒,而黃河的中下游地區,就是當時禹治理洪水時走過的地方。
師: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離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當時的交通工具和勞動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覺得禹當時治理洪水的時候容易嗎?
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師: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和同學們互相說說。
(生小組交流)
(生踴躍舉手)
生:禹有可能被洪水沖走。
師:(補充)有危險。
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沖走。
師:很好。聲音可以再響亮些。
生:有的時候沒飯吃。
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有可能被蛇咬。
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生:有可能陷進河里。
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生:有可能陷進淤泥里。
生:他的腳跟爛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潰瘍。
師:老師一直在用心地聽!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是聯系課文內容來講的,有些小朋友是聯系自己查到的資料來說。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學習方法!
預設二:
這么多困難,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盡了千辛萬苦!誰來讀好這句話。(出示相關句段)
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愿意來讀讀?
(指讀)
師:請小朋友自己再讀一讀,想一想:禹在治水時吃了很多苦,從這兩句話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來?
生:“腳跟都爛了”,還有“拄著棍子走路”。
生:我補充,他的腳是“長年”泡在泥水中。
生:從“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也可以看出。
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發了”,說明他連覺都睡不好。
師:是啊,為了治理洪水,他不顧惜自己的身體。
生:我覺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會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