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唐僧取經》教案設計
唐僧取經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敘述課文。
2.能正確認識18個字,會寫8個字。
3.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初步激發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地做事原則以及團結協作的主人翁意識。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找出不認識的字,知難而求、合作探究、與他人互教互學、讓學生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方法 與去識記生字。
2.展開小組討論,說一說唐玄奘是個怎樣的人?
3.引導學生進行查閱資料,了解玄奘的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做事原則以及團結協作的主人翁意識。
重難點分析:
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能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高尚的情操。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玄奘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三徒弟》渲染氣氛,激發興趣。
2.讓學生說說對《西游記》中故事的了解。
3.教師介紹唐朝和尚玄奘,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發現,識記生字。
①把藏在課文里的生字圈出來,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②注意運用擴詞法讀準多音字“掙”:掙(zhēnɡ)扎、掙(zhènɡ)斷。
③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如:
用比較法區分:
洲——州;喝——渴;源——愿;枉——汪
引導趣味識記:解、拿。
自由識記法: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識記方法。出示生字
3.指名讀課文。
三、書寫生字。
1.觀察生字。
“勸”左右結構,左邊是“又”字旁,第二筆是“丶”。
“渴、喝”左右結構,“曷”下面的中間部分是“人”。
“涼”左右結構,左邊是“冫”,不要寫成“氵”。
“州”是獨體字。“川”是河流,中間的點像水中的陸地,就是沙洲,“州”是“洲”的本字。現在“州”的基本義是一種行政區域。如:杭州、蘇州。
2.教師范寫。
3.學生描紅。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四、全班交流。
通過讀課文,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通過學生熟悉的故事做鋪墊,學生能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其他的故事,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自主學習找出不認識的字,合作探究、與他人互教互學、讓學生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去識記生字。
識字是低年級學習的重中之重,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并交流自己的識記方法。
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是學生寫好字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夠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寫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認真并寫規范。在會寫字的同時,還要弄清形近字的字義。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
第二課時
一、升華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出示課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有關
唐玄奘的故事。
由學生已有經驗入手,引向文本。
二、深入課文。
1.自主讀課文,勾畫重點語句。
討論:玄奘取經途中遇到怎樣的困難?他是怎樣做的?
“玄奘忍著干渴,繼續前進。他一直堅持了四五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
體會玄奘的執著精神。
2.結合自身體驗,啟發想象。假如是你在水全灑了的時候,在那樣的條件下,會怎么想?
玄奘是怎么想的?當他掙扎著爬上馬背的時候,又可能怎么想?看到了清泉,高興得直掉眼淚時,又可能想什么?……
設身處地地體會玄奘的堅強意志和西去取經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