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3、激發(fā)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理解詞語。
教學時間:2
第一課時
一、背誦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導入新課。
1、背古詩。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歌也描寫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二、提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認讀“盲”,學習“婆”字。理解“婆婆”——媽媽的媽媽;年紀大的婦女,也稱婆婆。
3、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婦女。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破詞,讀得不流暢的詞語再讀一遍。
(2)檢查生字詞自學效果——生詞和課后習題中的詞。(指讀、開火車讀,齊讀鞏固。)
2、聽讀課文,給以示范。
3、各自試讀課文,不添字漏字。
4、課文有幾小節(jié)?分節(jié)指名讀。
5、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及作業(yè)。
1、指讀。比較“鄰”和“領”。
2、指導寫部分生字。綠、居、童、難
3、學生練字、鞏固。
課外:
抄寫生詞。
組詞:領() 難() 同()
鄰() 準() 童()
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聽寫生詞。
二、閱讀詩歌,抓住詞語體會學習。
第一小節(jié)
1、引讀第一小節(jié)。
2、讀書不光要讀通順,更要邊讀邊思考,要會發(fā)現句子中重要的詞語。自由讀,看有什么發(fā)現?(1、學生可能會找出喜滋滋、樂呵呵。 通過讀發(fā)現詞的形式,比較樂——樂呵呵,喜——喜滋滋,通過讀明白兩個詞意思的接近。2、可能發(fā)現“捉回”“送給”,讀中體會捉回的喜、愛,送出的愛心。)
(這兩個詞表示什么意思?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語氣和神情?你能把它讀好嗎? 指名讀兩個詞,齊讀。)
(把這兩個詞放入句子中,帶著高興的心情把句子讀好。齊讀。)
5、小朋友把蟈蟈送給盲婆婆,他為什么這樣開心?
第二小節(jié)
1、看圖。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小朋友把蟈蟈送給盲婆婆,他會說些什么?指讀。
4、這一節(jié)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比較:這是一只會叫的蟈蟈。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小朋友說它會唱歌,說明什么?
5、指讀第二句。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6、齊讀第二節(jié)。
7、小結。小朋友愛蟈蟈,更愛盲婆婆。
第三小節(jié)
1、指名讀。
2、看圖。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在盲婆婆的周圍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3、引讀。歌聲把盲婆婆領進田野,她仿佛看到——
歌聲把盲婆婆帶回童年,她不由想起——
想想:蟈蟈的歌聲會讓婆婆想起哪些童年難忘的歡樂?
4、齊讀。
第四小節(jié)
1、輕聲讀。這一小節(jié)有幾句話?
2、請兩名學生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