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材簡解】
第一節:“樂呵呵地捉回”——喜歡之心;“喜滋滋地送給”——自愿之情。第二節:“會唱歌的蟈蟈”——一絲驕傲;“替我給您唱歌”——一片心意第三節:“看到”、“想起”——抓住生活中的矛盾,凸顯愿望的深切。第四節:反復強調“我”的信心,體現濃濃的人情味,意蘊深長。 【目標預設】1.在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喜歡上這首押韻上口、語言優美的兒童敘事詩。2.借助課文的插圖,感悟課文中富含意蘊的詞句意思,初步獲得情感體驗,向往關愛他人的美好境界。3.會讀課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結合課文語境理解意思,積累詞語,會寫生字“鄰”和“領”。 【重點、難點】1.重點:朗讀中感受課文的優美,閱讀的樂趣。2.難點:理解第三節語句中“我”的愿望,感悟“我”關愛“盲婆婆”的美好情感。 【設計理念】1.創設豐富的閱讀體驗,尊重和分享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感受。2.尊重學生的已有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思辨和積累。 【設計思路】1.抓綱挈領:錢夢龍老師曾說:要通過對課文的認真分析,找到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本課設計“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蟈蟈?”為主問題,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使朗讀、感悟等方面的學習都成為達到這一目標的過程或手段。2.面里尋點: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要盡量少講,學生領悟不到之處才給說一說。本課在第三節中,設計“盲婆婆怎么可以看到呢?”這個思辨性問題,設計“婆婆還會看到什么?還會想到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這個想象性問題,讓學生解讀出“我”的許多美好愿望,體會到“我”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3.展翅飛翔:本課的文體和語言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特別是在結尾“您聽,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之處的空白點,此處設計“省略號里省略了什么內容?” 這一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多元化的解讀,在思想的王國里自由飛翔,感受詩歌“物境”、“情境”、“意境”之美。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課題:“個性化”朗讀1.出示課題個別讀題。 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2.你覺得課文的題目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讀。3.教師根據學生重音的落腳點不同,指導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盲婆婆”(強調送給的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齊讀詞語“盲婆婆”,并師生板書生字“婆”。)“蟈蟈”(強調送的是什么,齊讀詞語“蟈蟈”。)“送給”(強調“我”對別人的關愛和幫助,齊讀詞語“送給”。)4.小結:讀每篇課文時,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哪怕是一個短短的課題,你的理解和朗讀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