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一、教學目標 :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通過朗讀、想象、感悟、表演來體會關心老人,關愛殘疾人后得到的快樂。
二、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
課標指出:“詩歌要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詩歌本身含蓄,精煉,情感豐富。所以要重視整體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并要能外化為朗讀時的語調、表情、動作。讓學生在觀看插圖,聽了范讀后再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從而達到體會感情,積累語言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 談話導入:小朋友,閉上眼睛一分鐘,做一回盲人。說說你的感覺。那一位盲人老婆婆平時生活會是怎樣的?是啊,這樣的老人最怕的其實是孤獨寂寞了。如果你是住在她隔壁的孩子,你平時會為她做些什么呢?
二、 連接語:你瞧!有人給盲婆婆送什么來了?
三、 看動畫聽配樂朗讀
四、 連接:知道誰給盲婆婆送什么來了?說一句完整的話。并板書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啊,多么神奇可愛的蟈蟈啊!(出示蟈蟈圖)當小朋友捉到它時,會怎樣想?心情怎樣?讀讀第一小節。從哪兒看出心情愉快?學生個別讀,學生自己評。注意讀好樂呵呵,喜滋滋等詞。
五、 如果是你,會怎樣地拎來給盲婆婆?小朋友拎著蟈蟈高興地來到盲婆婆面前時說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節。自由地讀,個別讀。你們知道這個小朋友捉蟈蟈的原因了嗎?你們能想象出他平時是怎樣陪盲婆婆的嗎?(學生自由交流)
六、 連接語:蟈蟈歡快地叫著,婆婆用心地聽著(出示投影)師配樂范讀第三小節。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讀讀?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想一想婆婆在蟈蟈聲中好像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學生想象說話)聽著聽著,婆婆好像置身于曠野之中,見到了秋天五彩繽紛的田野,聽到了小溪丁冬的流淌聲,想起了童年的歡樂,她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好嗎?
七、 自由讀,個別讀。給學生配樂讀。
八、 讓我們都來做一只可愛的蟈蟈吧,讓我們帶給盲婆婆更多的快樂吧?齊讀最后一小節。尤其讀好:咯咯,咯咯,咯咯。。。
九、 整合全文,:讀到這里,大家想不想見見這位小朋友?他在哪兒?他或許就是你,就是他!我們來演演他好不好?討論演好這個小朋友的訣竅即:認真讀全文,背下小朋友說的話,加上一定的動作。師生互演,同桌互動。
十、 老師小結:我這個盲婆婆這時該說些什么呢?小朋友幫我想想啊?學生自由發言。師總結:是啊,但愿你們今后都能關心老人,給殘疾人以愛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