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材分析】
二年級上冊第五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詩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孩子閱讀的材料詩是美的載體,詩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韻節奏的美,創設意境的美,想象新穎獨特的美,抒發感情至真至純的美,兒童詩還有獨特的質樸美。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的內蘊美,引領孩子去品讀,去感受,去體驗。
【教學目的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個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歌內容,教育學生要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點、難點】
1、詞句的訓練,指導朗讀和背誦。
2、第三小節的理解。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詞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蟈蟈的故事。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質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3.檢查交流。4.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大屏幕出示“綠”,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字哪兒最容易寫錯?用“綠”組詞并說話。
2、教學“鄰居”。
3、鞏固練習。
(1)讀生字。(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1.分析字形。2.范寫。3.學生描紅。4.評價交流。
六、作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鋪墊:
1、聽寫生字。評議易出錯的,提出希望。2、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具體分析學習課文。
1、讀課文第一、二節
圖1:圖上畫了什么?指導學生有序的看圖說話。
a從課文找出相關的章節來讀一讀,先自己讀,指名讀,體會該用什么語氣讀,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體會詞語:喜滋滋、樂呵呵
b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不上學的時候,文中的小朋友會怎樣去陪伴盲婆婆呢?
學生回答。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
2、學習第三節
出示插圖二:
a學生看圖描述,鼓勵學生把話說完整
(盲婆婆手捧蟈蟈,大背景是廣闊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b臉上露出微笑,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播放蟈蟈叫聲)她仿佛會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c學生發言,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
d小結:
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
出示文中句子: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品讀感悟。
e練習說話
師:小朋友,你知道歌聲還會怎樣呢?照著書上的句子能試著說說嗎?
f小結
聽了小朋友說的,老師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復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聲帶給她的歡樂生活。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第三小節,把對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讀出來。
3、品讀第四自然段:,自由讀,邊讀邊想象這個故事的情節,該怎么讀好?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三、總結全文,學生談收獲。
四、作業:
1、課下做一件關心老人的好事。
2、編故事。根據課文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