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節課講的很不成功。整堂課上,雖然我的思路比較清晰,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1、放錄音給學生聽時,錄音不能播放了,我只好講課文動畫放了兩遍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聽。
2、學生不活躍,調動不起來。我班學生平時上課時回答問題還是挺積極的,可是今天課堂卻顯得很緊張,提出問題沒人舉手。其實我設計的問題難度并不大,大多數學生本應該能夠回答的。
3、讓學生讀的很少。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問題之一。本來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是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多讀課文的,包括之名單個學生讀、齊讀等,尤其是重點的部分多讓學生讀。可是由于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耽誤了時間,所以將讀課文這一部分壓縮掉了。
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有點緊張、聽得不夠認真,另一方面是因為設計的內容過多了顯得有點碎,過度又快,所以學生思維轉換不過來,以至于跟不上老師的思維。這一方面主要還是我的問題。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把讀書作為一個重點。再者,小孩子思維能力還不夠強,教學設計中不應涉及太多的知識,每個環節的轉換都要讓學生明確下一步要干什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對這一方面應多注意。
學生讀書托音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每天強調不要托音,經常一個詞語一個詞語的教讀,可還是沒有改掉讀書托音的壞習慣。以后還是要加強朗讀指導。多讀多練多強調。
《學棋》教學反思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啟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教學,清晰地展現了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授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給圖中人物命名,然后問為什么他們要跟秋學棋,這樣很自然的導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抓住了“遠近聞名”和“能手”兩個詞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贊嘆,有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由果找因。
學完第一段后,直接導出了第三段——兩個學生的學棋結果。在理解了“出色”、“沒有多大長進”后,問學生讀到這兒你發現了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兩個學生跟同一個老師學下棋,為什么學習的結果不一樣?”這時我再讓他們自己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原因。課文中的插圖和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中的句子,再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去總結。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由此學生們自悟出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將來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