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三、想象操作,豐富體驗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本課教學中,筆者能抓住兒童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依據教材所提供的支點作為啟發想象的發散點,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思考,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較好地誘發了學生內心體驗:理解課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畫風后,同時設計了說話環節“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再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想一想還能用什么方法來畫風?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說一說風來了還有什么現象。“風來了,風把頭發吹亂了,風藏在頭發里。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這樣在教學中不斷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無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為體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豐富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總之,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語文課堂上,沒有體驗的教學就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要學生品出味兒來是不可能的。我們應引導學生入乎其內,撥響他們的體驗之弦,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他們身臨其境,受到感染,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這樣,才會有接納、認可、感悟、共鳴,也才會有語文的生發和拓展。
《畫風》教學案例
“同學們,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把風畫出來的?”
大家紛紛發言:“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趙小藝還畫了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同學們,誰還有其他辦法畫風?”
有的說:“我的衣服被風吹起來。”有的說:“我的辮子被風吹得飄了起來。”有的說:“畫風箏在天上飛的高高的。”有的說:“樹葉被風吹得亂轉。”等等。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了,說了好多辦法,我聽了禁不住為孩子們鼓掌。
“請大家想一想:聲音、氣味與風一樣,也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該怎么畫?”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會兒時間,小手林立:“畫一位同學捂著耳朵。”“畫一位同學在讀書。”“畫一只小鳥在枝頭唱歌。”“下雨了,畫閃電。”真是妙極了。這時,有一個孩子這樣說:“老師,畫盛滿菜的盤子,我在聞。”“我手里拿著一束鮮花,蜜蜂繞著花飛舞。”等等。孩子的語言真實妙極了,我沒想到孩子有這么精彩的回答。于是,我及時布置作業,要求把剛才的畫風、畫聲音、畫氣味的語言、場面寫下來,看誰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