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 說課稿
一、說教材: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形象而傳神地呈現出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的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但是,由于教者和學生都從來沒有親眼見到過丹頂鶴,很難有真實的感受,要讓學生僅通過讀書就能領略到丹頂鶴的美麗、高雅就更困難了。后來,通過不斷地鉆研教材,并通過多媒體查找有關丹頂鶴的知識、圖片、音像資料等,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和高雅。當我拿起書來再讀課文的時候,我是情不自禁地將這種對丹頂鶴的喜愛、欣賞融入課文的字里行間。我想,這篇課文的教學就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進入這種情境。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預設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認識10二類生字,學會六個生字;第二課時品讀課文,練習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隨文識字。第三課時練習背誦課文,復習本課生字,完成《補充習題》相關練習。
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本課時教學根據文本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再整體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能力目標: 1、隨文學會三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程方法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合作交流、演練結合。2、練習自主識字。
情感態度目標: 品讀課文,體會課文描述的丹頂鶴的的美麗,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品讀課文,體會課文描述的丹頂鶴的的美麗,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圍繞這樣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學生讀出了感情就理解了課文內涵,讀是理解感悟的最好渠道。在本課我安排以下四個有層次、有目的的讀:嘗試讀,讀得文通句暢;品味讀,讀到熟能成誦;配樂配畫讀,讀得情濃意遠;回歸課題讀,水到渠自成。這樣逐層遞進地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丹頂鶴的美,在讀中感悟課文的語言優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其他輔助方法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合作交流學習法等。
新課標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并注重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設計學法具體如下:自主識字、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說教學程序。
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對本文的教學,我采用“明象—入境—悟情”的教學程序。明象才能入境,入境方可悟情。通讀全文,明確表象;品讀課文,入情入境;以演促讀,釋發感情。具體教學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