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 說課稿
(一)賞圖啟情,點撥美;
上課伊始,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丹頂鶴遷徙過冬圖片,瞧丹頂鶴飛來了,你看到了什么。直觀的圖片營造了一種美的情境,丹頂鶴從遙遠的北方飛來,給我們提供了近距離了解丹頂鶴的機會,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上課剛開始,孩子的注意力還未集中起來,需要強刺激。邊飛邊鳴的丹頂鶴,姿態優美,歌聲嘹亮,場面壯觀,能很快的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一過程中,巧妙憑借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訓練學生的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熱情。
(二)自由朗讀,感知美;
讓學生自由朗讀二、三自然段課文,思考:丹頂鶴美在哪里?找出自己體會到的描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用嘴巴讀,迅速在腦海中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 熟讀精思,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
(三)品讀課文,體驗美;
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教學,是本文的重點,值得細細品讀。以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很容易被丹頂鶴美麗的外形顏色吸引,這時,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在教學丹頂鶴的顏色美時,我利用圖片,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語句,從而在腦海里明確建立丹頂鶴的美好形象。對于丹頂鶴色彩的美,我重點讓學生比較理解“潔白”“黑”“鮮紅鮮紅”這三種色彩在丹頂鶴身上搭配的和諧分明。第二句把鮮紅鮮紅的頭頂比作紅寶石,通過放大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丹頂鶴鮮紅、富有光澤的頭頂,進而體會頭頂的一點紅使丹頂鶴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輝,順勢理解課題上的“丹”,理解丹頂鶴名字的由來。句中 “嵌”的字義較難理解,出示帶橡皮頭的鉛筆,直觀形象地來理解。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具體描寫了丹頂鶴的形體美、姿態美。師問喜歡這樣的丹頂鶴嗎?引出本段的中心句“丹頂鶴很逗人喜歡。”銜接到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讓學生自己讀讀,說說從中你讀懂了什么?得出丹頂鶴的另一名字“仙鶴”。然后重點品讀“丹頂鶴無論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先讓學生讀準句子,出示詞語“引吭高歌”、“展翅飛翔”要是就字面意思解釋給學生聽,他們很難理解;作者用這兩個詞就是為了表現丹頂鶴的姿態優美。基于以上兩點考慮,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丹頂鶴動態的美,讓學生找找哪只丹頂鶴在引吭高歌,哪只在展翅飛翔,并做做這個動作。這時孩子們內心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適時演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配樂配畫美讀2、3自然段。
音樂可以啟迪孩子大腦,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放松。優美的詩句,再配上動聽的音樂,讓人心曠神怡。抒發孩子內心的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
接著,讓學生在頭腦中放放小電影,教者引背第3自然段,讓學生能背誦下來,起到積累的效果。
最后再啟發學生說說還有的丹頂鶴在干什么?相機出示圖片,一幅幅美不勝收的丹頂鶴圖片不停地刺激著學生的視覺感官:“水中漫步、捕捉小魚、翩翩起舞、哺育幼鳥、追逐嬉戲、梳理羽毛”。一個個富有詩意的畫名吸引著學生閃亮的眼睛,帶給孩子美的視覺享受。此時進行語言訓練“不論……還是……”。學生定能有感而發,結合看圖,豐富了想象,課文的語言在此時得到深刻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