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孔繁森》教學反思
《16、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教學中,我試著讓孩子們把課文分為三大段。我挑起了第一個舉手的女孩,他竟把2、3段歸為一段,問她為什么這樣分?她卻不吭聲,我問誰和她意見相同,有一少部分舉了手,漸漸舉手的多了許多。我又問:“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同學們互相觀望。突然,一個小女孩舉手說出正確的分法并說出了為什么這樣分。我問誰和她的意見相同,同學們左右觀之,而后也有不少同學舉了手。我問態度不堅定的學生為什么這樣分,他們也說不出來,我表揚了這位敢于發表自己意見的同學。通過這一短小的片段不難看出,我們的學生不肯動腦,缺乏自信,人云亦云的現象多。新的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學習方式的變革。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我們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獨特的自我。看來,我在這一點上做的還不夠,以后要給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自由、寬松的舞臺,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需要去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去成功,用自己的愛去愛其所愛。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才能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敢于展現不同于別人的自我。這也給我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水平的啟發、引導、點撥、激勵,并在課前積極、充分地創設教學情境。
《孔繁森》教學反思
在《公仆贊》的歌聲中,我們開始了《孔繁森》這篇課文的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句話寫了兩件事情。一是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孤兒,二是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讀書。這兩件事情都寫得比較簡單,所以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間。在教學中,我就是讓學生想像孔繁森的一言一行,感受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形象。
2008年汶川地震孩子們還記憶猶新,地震給孩子們帶來的心理創傷是巨大的,這一點我們班上的孩子都有所了解。所以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回憶想像三個孤兒失去親人后的悲痛。然后抓住“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展開想像,孩子們有的說:“孔繁森每天給三個孩子洗衣服、做飯。”有的說:“孔繁森一下班就陪著孩子們玩,帶他們去放風箏。”有的說:“貢桑還很小,她吵著要爸爸媽媽,孔繁森就哄他,給他講故事,直到她睡著。”
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像,進行表演。 我主要指導學生演好“求”,在孔繁森的再三懇求中,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已經顯露無疑。
最后,我讓學生看著孔繁森的畫像,對孔繁森說一句話,孩子們的深情表白也讓我感動,在《公仆贊》的音樂聲中結束了本課的學習。
《孔繁森》教學反思二
高平市城南小學 賀芳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孔繁森》一課終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