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難忘的潑水節(通用17篇)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查閱有關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資料及了解一些周總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錄像、插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二、看錄像,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屬于哪個民族?(漢族)上節課我們參觀了美麗的葡萄溝,見到了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那大家還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數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邊放錄像(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教師邊講解: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歷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族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乘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們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三、讀文體會。
1、教師范讀課文,生標出自然段。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讀。(要求讀準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如果沒有讀準,可以站起來教教他。
4、師:在傣歷六月份,什么花開了?說明傣族的什么節日到了?
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潑水節與往年不一樣,因為誰要來了?(生讀第一段)答:周總理
為什么傣族人民聽說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生答)
6、師:人們又是怎樣迎接周總理的呢?(自由讀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嗎?
b、理解“四面八方”,“從四面八方趕來”說明了什么?
c、指名朗讀。你能把這熱鬧的場面讀出來嗎?
7、那這天周總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時經常穿的衣服嗎?(結合圖回答)
a、師:看!周總理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插圖)(穿著傣族服裝)他為什么穿著傣族服裝?他臉上的表情怎樣呢?理解“笑容滿面”并造句。
b、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
c、師:看看圖上,除了周總理,還有誰也是笑容滿面的?
師:傣族人民一個個都因為能和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節日而笑容滿面,現在也請同學們笑容滿面地讀一讀這段。
8、(1)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呢?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我們接著看第五段。(重點詞語: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句子。
(3)老師扮演周總理,拿著銀碗和柏樹枝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4)啟發想象,進行說話訓練。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
(5)師:正因為這1961年的潑水節是跟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令人難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四、分小組接讀課文。男女生賽讀課文。
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要求讀課文時始終要語調高、熱情洋溢、幸福快樂;結尾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同周總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過了一個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我們知道了周總理和人民是心連心的。課后請同學們再去查閱一下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吧!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隨學生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認讀長句。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⑸.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⑶.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四、寫字指導。
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體會感悟。
1、設疑: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⑴.說說表示顏色的詞。
⑵.“笑容滿面”說明什么?
⑶.這時的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句子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么?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一說。
⑵、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⑶、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課件演示潑水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
2、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六、板書設計:
祝福
周總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難忘
課后分析:
這是實習老師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課。小馮老師剛開始有些緊張,慢慢地就融入了課堂,環節的過度,知識點的落實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課就能如此可見老師的功底。作為年輕的老師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課看教案,老被教案牽著走,課堂是生成的,教師的隨堂應變能力是課堂開放的引導者。其次在閱讀教學中顯得沒辦法,講的多,點撥的少,光*干巴巴的講解,學生的體驗是不深刻的,沒有了學生個性化的感悟,閱讀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其三不注意細節的處理。像一些字的筆順寫錯,學生舉手很活躍時,教師反倒左顧右盼不知叫誰,讓時間白白溜走,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等等。其四只關注部分學生,總叫一些學習習慣較好的,殊不知那些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更需要我們老師的關心,才能使他們熱愛我們的語文。不管新教師,老教師,面對新課改,都要及時給自己充電,要時時刻刻感到有緊迫感。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我不想做一個“誤人子弟、禍國殃民”的平庸老師。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3
一、教材分析
課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文章圖文并茂,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復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系了解不多,課前應布置他們搜集有關的資料,提高搜集、處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三 、教學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潑水節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搜集潑水節和周總理的相關資料。
五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導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裝,端著清水,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慶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是永生難忘的節日。為什么是“難忘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潑”右邊是“發”不要和“波”相混。
(二)自讀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識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ba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wèi 。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后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五)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伙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為什么?
你從“一串串”“一條條”感受到了什么?
4、指導朗讀: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六)口頭練習
1、填量詞
一( )花炮 一( )龍船 一( )花瓣 一( )象腳鼓
2、照樣子寫詞語。
一串串 火紅火紅
3.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 敬愛的總理 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七)寫字
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1)都是半包圍結構。(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1、學生觀察臨摹,練習書寫。
2、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3、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
4、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思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語句。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交流
a、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 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1、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b、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2、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c、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么?
3、練習說話:“一手……一手” 、“一邊一……邊”
(三)朗讀
1、齊讀最后三個自然段,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2、指導讀:練習讀——范讀——分組讀——競賽讀——齊讀
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四)實踐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五)寫字
練習書寫其他六個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示范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資料袋
1、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西雙納州和德宏州。臨滄的耿馬、孟寶、思茅的孟連、玉溪的新平等30多個縣也都有分布。傣族歷史悠久,在近年發現的傣文史籍中,記述著遠古時期傣族先民的活動 。“傣”,意為熱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國前,傣族地區處于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經濟發展的過程。不同地區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西雙版納為代表的領主經濟保存比較完整;德宏、孟連、耿馬是代表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的地區;景谷、新平、元江等內地的傣族地區地主經濟已經確立。
2、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門節、關門節、送龍節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節日里還舉行堆沙、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
3、漫話竹樓 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 4 0 0 多年的歷史。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顧名思義,竹樓是以竹子為主要建筑材料。西雙版納是有名的竹鄉,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都是筑樓的天然材料。
閱讀在線 : 綠色的竹樓
西雙版納,一片翠綠。那兒的房屋很怪,不用磚,不用石,是用綠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樓是懸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撐著。把竹樓架高,不但能防潮,還能在樓下養牛喂豬呢!據說,這種建房子的辦法,還是當年諸葛亮教給傣族人的呢!
進竹樓,先得把鞋脫下放在樓梯邊,光著腳走在用竹子鋪著的地板上,涼絲絲怪舒服的。人們盤腿坐在竹樓里火塘邊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來長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簽在火塘里點燃,嘴斜著埋進竹筒里,呼嚕嚕地抽著。原來這是“水煙筒”。
吃飯時,人們圍坐在竹編的圓桌旁。擺在桌上的菜更新鮮。什么“螞蟻蛋拌酸筍”啦,“油炸青苔”啦,而雞肉是用香茅草裹著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樓,滿眼是綠樹、鮮花,連圍寨子的墻,都是長得又高又綠的仙人掌。
西雙版納真是綠色的土地。
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心連心
周總理 傣族人民
愛戴
幸福、令人難忘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4
一、教材簡說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共和國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著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同慶盛大的民族節日。
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里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學習課文,可先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后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里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后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里的感動。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要求認識的12個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字形比較復雜,字音難點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鳳、凰”,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教學時,要努力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識字。以下引導識字的方式供參考。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2.消滅“特務”。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互檢“戰果”。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聽,看看還有沒有“特務”,如果還有,幫他指出來。
4.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認字的,向全班推薦好的方法。
5.對號入座。聽一個人說字的特點或看同學做相應的動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誰找得準,找得快。(可從字形、字義、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點,“蘸、端、踩”可用動作演示。)
6.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1)都是半包圍結構。(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3)“鳳”字內是,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二)朗讀感悟
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復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朗讀本文要始終熱情洋溢、幸福快樂,語調可稍高。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內容并有所感悟,必須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在揭示課題后進行交流,并相機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什么?(或者問:為什么傣族人民聽說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
2.圍繞課題中的“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思考、體會: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潑水節特別難忘?
(1)自讀自悟。
(2)在小組里讀有關段落,并說說從所讀語句中體會到什么。
(3)選代表在全班展示讀,說說感受,其他同學可參與讀或補充說感受。
(4)教師重點指導朗讀。比如,讀第三自然段,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要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3.看圖聽讀想象。
(1)指名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你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4.再讀課文,感受、體驗傣族人民與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三)積累運用
1.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練習。
2.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敬愛的總理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敬愛的難忘的
一條條龍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條條一串串一座座
3.詞語積累。
敬愛鮮紅火紅歡樂歡呼開心幸福
難忘水紅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滿面健康長壽
4.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
(四)實踐活動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
(一)看圖發現
看課文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二)讀文體會
1.自主讀課文,分別找出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情的句子,說說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2.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比如,讀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熱情而平穩的語調,第一自然段適當突出“潑水節”,第二自然段適當強調“特別”、“周恩來總理”和“一起”。
3.教師結合學生所讀詞句,給予重點提示和指導。如:
(1)從圖中發現,周總理穿的什么衣服?他為什么穿著傣族服裝?他的表情怎樣?理解“笑容滿面”,并練習說話。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
(三)讀中感悟
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幸福哇”、“難忘啊”要重音輕讀。讀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讀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五、資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熱帶、亞熱帶的壩子上,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個自治州和耿馬、孟連及新平、元江、景谷、雙江、金平等自治縣。傣族有自己的歷法和文獻,民間文藝活動豐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贊哈”(歌手)演唱民間敘事長詩、民歌,為傣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傣歷新年)為傣族重大節日,時間為傣歷六月中旬(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裝,拜佛誦經,并舉行賽龍舟、斗牛、丟包、潑水祝福等活動。
象腳鼓
傣族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時斜掛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于給舞蹈伴奏。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5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
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潑水節時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節讀課文,評議。
三、學文
(一)、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3、小朋友知道了,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這個讓大家期盼已久的節日到來的時候,傣族人民會是怎樣的心情?
4、指導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
(二)、第二小節
1、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是怎樣歡度的?自由讀第二小節,說說潑水節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很歡樂的?
3、指導朗讀。
4、你想親眼看看潑水節時那熱鬧的場面嗎?觀看錄象:歡樂的潑水節
5、帶入情境:如果這一天,你和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同學一起來到了大街上,參加潑水節,你會怎樣潑水呢?
6、質疑:為什么大家渾身濕淋淋的,臉上卻笑開了花呢?
7、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呀,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樣高興,臉上也都笑開了花。大街上,歡樂的人們互相潑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8、齊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
2、歡樂的潑水節這天,人們還舉行了很多其他活動呢!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讀一讀嗎?
3、出示。讀一讀。
4、練習:大家唱著(的)歌,跳著(的)舞,賽起了(的)龍舟,放起了(的)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5、指導朗讀。
6、潑水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盡情地潑,盡情地澆,盡情地唱,盡情地跳,他們互相慶賀,互相祝福,是多么快樂啊!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大聲地說出來嗎?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 :
1、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支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最盛大的節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2、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節?請你說一說或畫一畫節日時的情景。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6
1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么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么樣?穿著什么?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艷、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總理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里拿著什么?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總理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總理,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對總理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么?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里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總理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么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區別。讀準字音“lìnɡ”。
福:應讀作“fú”,不能讀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記憶字形。
敬:左寬右略窄。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寬,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
壽:半包圍結構,寸字底,上面是“豐”字豎變成“丿”。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了解周總理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2、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8自然段。
3、復習本課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生字詞。
(采用各種形式讀熟,做到脫口而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三個同學讀課文。第一個同學讀1~3自然段,第二個同學讀4~6自然段,第三個同學讀7、8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并且邊聽邊想每個同學讀的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讀后回答:
(1~3)自然段寫周總理到來前的情況。
(4~6)自然段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
(7~8)自然段寫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
(三)學習1~3自然段的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鳳凰花開的時候,就是潑水節到來的時候。)
(2)鳳凰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從圖上找一找。
(火紅火紅的。圖的右下角生長著,地上鋪著花瓣。)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書:1961年
(3)那一年,周總理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為什么還要到那么遙遠而又非常炎熱的云南地區和少數民族一起過潑水節呢?
(周總理關懷著全國各族人民。)
3.齊讀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1)畫出人們的動作詞語。
板書:敲起、趕來、撒滿、歡呼。
(2)“趕來”改成“走來”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趕來”有急切的意思,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人們都愿意到最熱鬧的地方來歡度節日,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說敬愛的周總理要來參加今年的潑水節,人們早就想親眼看一看周總理,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來晚了趕不上和總理一起聯歡,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趕來。)
(3)人們把鮮紅的鳳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達人們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貴的客人,最親的親人時的一種禮節。由此可以看出周總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畫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齊讀,說說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么。
(5)人們為了歡迎周總理還準備了什么?讀出有關句子。
(龍船、花炮)
(6)“一條條”“一串串”說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龍船駛過,很多的花炮齊放,場面熱鬧非凡。)
(7)“歡呼”一詞表達了人們的什么心情?讀這一句時應用什么語氣?
(人們渴望見到周總理,今天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壓抑不住的喜悅通過歡呼聲表達出來。讀這一句時聲調要高,要表達出傣族人民激動、高興、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個人、集體)
(四)學習4~6自然段。
1.默讀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幾句話?(兩句)請兩個同學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紹了周總理的外貌和神態。第二句是講周總理敲著象腳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圖上周總理的服裝,他為什么要穿這樣的衣服?
(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畫出這段中描寫周總理的動作詞語,說說這些動作說明了什么?
板書:接過、敲著、踩著、跳舞
(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齊回憶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
(1)這段有幾句話。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5自然段,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一起說說討論的內容。
(共有三句話,第一句的意思是潑水開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總理向傣族人民潑水,為人們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祝愿他健康長壽。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有:端著、拿著、潑灑。這一段進一步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6.練習背誦第5自然段。
(1)請三個同學每人背一句。
(2)每個同學小聲背這一段。
(3)全班齊背。
7.課文的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圖上的內容?(4~5自然段)
周總理來參加傣族人民的潑水節,這對傣族人民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是雙喜臨門。傣族人民歡欣鼓舞,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全班齊讀這兩段,一定要讀出歡樂的情緒。
8.第6自然段描寫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要讀出語氣。先自己小聲練讀,然后互讀,最后全班齊背。
(五)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1.請一個同學讀,大家想:這兩段表達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動心情。)
2.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難忘的?
(因為周總理來到這里,他把幸福、歡樂及美好的祝愿都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3.全班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六)作業 。
熟讀全文。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新
通過讀書和收集資料,講講有關周總理或有關傣族人民的故事。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7
1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么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么樣?穿著什么?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艷、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總理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里拿著什么?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總理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總理,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對總理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么?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里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總理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么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區別。讀準字音“lìnɡ”。
福:應讀作“fú”,不能讀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記憶字形。
敬:左寬右略窄。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寬,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
壽:半包圍結構,寸字底,上面是“豐”字豎變成“丿”。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了解周總理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2、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8自然段。
3、復習本課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生字詞。
(采用各種形式讀熟,做到脫口而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三個同學讀課文。第一個同學讀1~3自然段,第二個同學讀4~6自然段,第三個同學讀7、8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并且邊聽邊想每個同學讀的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讀后回答:
(1~3)自然段寫周總理到來前的情況。
(4~6)自然段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
(7~8)自然段寫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
(三)學習1~3自然段的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鳳凰花開的時候,就是潑水節到來的時候。)
(2)鳳凰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從圖上找一找。
(火紅火紅的。圖的右下角生長著,地上鋪著花瓣。)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書:1961年
(3)那一年,周總理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為什么還要到那么遙遠而又非常炎熱的云南地區和少數民族一起過潑水節呢?
(周總理關懷著全國各族人民。)
3.齊讀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1)畫出人們的動作詞語。
板書:敲起、趕來、撒滿、歡呼。
(2)“趕來”改成“走來”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趕來”有急切的意思,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人們都愿意到最熱鬧的地方來歡度節日,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說敬愛的周總理要來參加今年的潑水節,人們早就想親眼看一看周總理,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來晚了趕不上和總理一起聯歡,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趕來。)
(3)人們把鮮紅的鳳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達人們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貴的客人,最親的親人時的一種禮節。由此可以看出周總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畫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齊讀,說說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么。
(5)人們為了歡迎周總理還準備了什么?讀出有關句子。
(龍船、花炮)
(6)“一條條”“一串串”說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龍船駛過,很多的花炮齊放,場面熱鬧非凡。)
(7)“歡呼”一詞表達了人們的什么心情?讀這一句時應用什么語氣?
(人們渴望見到周總理,今天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壓抑不住的喜悅通過歡呼聲表達出來。讀這一句時聲調要高,要表達出傣族人民激動、高興、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個人、集體)
(四)學習4~6自然段。
1.默讀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幾句話?(兩句)請兩個同學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紹了周總理的外貌和神態。第二句是講周總理敲著象腳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圖上周總理的服裝,他為什么要穿這樣的衣服?
(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畫出這段中描寫周總理的動作詞語,說說這些動作說明了什么?
板書:接過、敲著、踩著、跳舞
(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齊回憶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
(1)這段有幾句話。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5自然段,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一起說說討論的內容。
(共有三句話,第一句的意思是潑水開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總理向傣族人民潑水,為人們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祝愿他健康長壽。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有:端著、拿著、潑灑。這一段進一步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6.練習背誦第5自然段。
(1)請三個同學每人背一句。
(2)每個同學小聲背這一段。
(3)全班齊背。
7.課文的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圖上的內容?(4~5自然段)
周總理來參加傣族人民的潑水節,這對傣族人民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是雙喜臨門。傣族人民歡欣鼓舞,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全班齊讀這兩段,一定要讀出歡樂的情緒。
8.第6自然段描寫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要讀出語氣。先自己小聲練讀,然后互讀,最后全班齊背。
(五)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1.請一個同學讀,大家想:這兩段表達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動心情。)
2.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難忘的?
(因為周總理來到這里,他把幸福、歡樂及美好的祝愿都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3.全班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六)作業 。
熟讀全文。
【板書設計 】
探究活動
實踐創新
通過讀書和收集資料,講講有關周總理或有關傣族人民的故事。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掛圖 音樂《愛我中華》 收集關于周總理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潑水節的畫面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
二、談話導入
是的,你們看到的是居住在美麗的西雙版納的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每當潑水節到來時,傣族人民就載歌載舞地慶祝節日。今天我們再來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樣和敬愛的周總理過潑水節的。
二、讀課文,了解人們用怎樣的方式歡迎周總理的。
1、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人們如此的喜歡周總理,他們是用什么樣的方式迎接總理的,誰來把第三自然段的相關詞語找出來告訴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條條、一串串、歡呼)
4、多么令人感動的場面啊!大家趕快讀讀吧。
5、讀后,你一定想問:周總理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知道有關周總理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講?
6、指名說關于周總理的故事。
7、聽了這么多的故事,你認為總理是個怎樣的人?你希望見到他嗎?
8、指名說出對周總理的認識。
9、是的,傣族人民此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也非常的想見到周總理,他們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總理的到來,他們是那樣的激動。此時,我們的心情和他們一樣,讓我們一起大聲的、有感情的讀讀吧!
10、生自讀第三段。
11、師生交替讀,重點指導最后一句話:“周總理來了!”
三、看圖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
1、 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總理真的來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穿著、表情、動作、人物的心理活動)
3、大家觀察的真仔細,我們來看看書中是怎樣描寫的?
4、自讀4、5自然段。
5、師:剛才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讀的非常投入,但是從你們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遙?忝腔褂幸陜牽?芨嫠呶衣穡?br> 6、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7、老師也有不懂的問題想請你們幫助解答,書上有“歡樂的鼓點”在那種場面可能還會有歡樂的什么呢? “地毯”的真正含義又是什么呢?
8、指名說
9、問題解決了,我相信同學們會讀的更好。
10、齊讀第4——5自然段。
10、 師領讀,生模仿總理做潑水的動作,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并指名說一說。
11、男生讀女生作動作,女生讀男生作動作。
四、指導讀課文6——8自然段
1、多么熱鬧、多么難忘的場面啊!讓我們繼續往下學習,看看下面三段與前面幾段有什么不同?
2、生自讀最后三段。
3、指名說我的發現:三段都是感嘆句
4、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5、生評價。說說感嘆句怎樣讀?為什么?
6、分組比賽讀。
五、拓展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句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傣族人民與總理的深厚友誼,那份友誼是那么的刻骨銘心。你一定感慨萬千,快吧你的心理話對大家說說吧?
2、你還收集了哪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趕快告訴大家。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9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運用課件創設朗讀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的熱鬧場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知。
學習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學習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與方法:
1. 運用生字卡片,通過稠度、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賽讀等多種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圖文對照,結合有關資料,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境。
2. 教師范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賽讀。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手段:
1.范讀、引導點撥法。
2.聯系生活經驗或借助掛圖理解法、朗讀與想象結合。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學習“龍、恩、壽、柏、潑、特、敬、度、鳳、凰。”
學習課型:識字
學習重點: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熟讀課文。
學習難點: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隨學生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認讀長句。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⑸.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⑶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四、寫字指導: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多音字組詞。
作業設計:
寫句子
一手----一手------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潑水祝福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學習課型:講讀課文
學習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學習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體會感悟。
1、設疑: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⑴說說表示顏色的詞。
⑵“笑容滿面”說明什么?
⑶這時的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句子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么?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一說。
⑵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⑶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課件演示潑水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
2、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作業設計:
1. 讀一讀,再填空。
鮮紅的地毯 敬愛的周總理
鮮紅的( ) 敬愛的( )
2.照樣子,寫句子。
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用“一邊——一邊——”寫句子。
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祝福
周總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難忘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0
教學目標 :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隨學生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認讀長句。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⑸.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⑶.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四、寫字指導。
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體會感悟。
1、設疑: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⑴.說說表示顏色的詞。
⑵.“笑容滿面”說明什么?
⑶.這時的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句子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么?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一說。
⑵、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⑶、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課件演示潑水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
2、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六、板書設計 :
祝福
周總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難忘
課后分析:
這是實習老師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課。小馮老師剛開始有些緊張,慢慢地就融入了課堂,環節的過度,知識點的落實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課就能如此可見老師的功底。作為年輕的老師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課看教案,老被教案牽著走,課堂是生成的,教師的隨堂應變能力是課堂開放的引導者。其次在閱讀教學中顯得沒辦法,講的多,點撥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講解,學生的體驗是不深刻的,沒有了學生個性化的感悟,閱讀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其三不注意細節的處理。像一些字的筆順寫錯,學生舉手很活躍時,教師反倒左顧右盼不知叫誰,讓時間白白溜走,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等等。其四只關注部分學生,總叫一些學習習慣較好的,殊不知那些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更需要我們老師的關心,才能使他們熱愛我們的語文。不管新教師,老教師,面對新課改,都要及時給自己充電,要時時刻刻感到有緊迫感。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我不想做一個“誤人子弟、禍國殃民”的平庸老師。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1
課 題:
授課時間:2004/3/3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 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隨學生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 “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 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 因為 敬愛 周恩來 總理 花炮 對襟白褂 敲鼓
銀碗 祝福 健康 長壽 幸福 令人 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認讀長句。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⑸.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⑵. 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⑶. 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四、寫字指導。
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第二教時
一、 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體會感悟。
1、設疑: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⑴. 說說表示顏色的詞。
⑵. “笑容滿面”說明什么?
⑶. 這時的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句子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么?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 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一說。
⑵、 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⑶、 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 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 課件演示潑水的場面。
⑹、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
2、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六、板書設計 :
祝福
周總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難忘
課后分析:這是實習老師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課。小馮老師剛開始有些緊張,慢慢地就融入了課堂,環節的過度,知識點的落實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課就能如此可見老師的功底。作為年輕的老師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課看教案,老被教案牽著走,課堂是生成的,教師的隨堂應變能力是課堂開放的引導者。其次在閱讀教學中顯得沒辦法,講的多,點撥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講解,學生的體驗是不深刻的,沒有了學生個性化的感悟,閱讀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其三不注意細節的處理。像一些字的筆順寫錯,學生舉手很活躍時,教師反倒左顧右盼不知叫誰,讓時間白白溜走,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等等。其四只關注部分學生,總叫一些學習習慣較好的,殊不知那些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更需要我們老師的關心,才能使他們熱愛我們的語文。不管新教師,老教師,面對新課改,都要及時給自己充電,要時時刻刻感到有緊迫感。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我不想做一個“誤人子弟、禍國殃民”的平庸老師。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潑、節、敬、瓣、鮮、毯、駛、炮、樂、祝、福、幸”12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
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四段。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觀察圖畫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老一輩革命家敬愛的周總理的熱愛之情。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1.本課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
3.理解講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的語句。
解決辦法:通過查字典,讀講課文,觀察圖畫,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三、課時安排:2學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周總理是全國人民最愛戴的好總理,他已經去世二十幾年了,人民還懷念著他,因為他關心人民,和人民心連心,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溫暖》,還記得講什么事嗎?(周總理關心清潔工人的事)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歌頌周總理的課文,這是一篇看圖學文,我們先看圖。
(二)指導看圖,了解圖意,提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從整體上了解圖意,提問:
(1)圖上有什么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
(2)他們手里拿著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著什么?(象腳鼓)
(4)他們準備做什么?(準備過潑水節)
2.師生共同小結。
這是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過潑水節時情形。那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是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的,他們永遠忘不了這個幸福的潑水節,今天我們就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板書課題)
(三)初讀課文。
1.了解課文內容。
2.動筆勾畫本課的生字,新詞。
3.分組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字義。
4.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帶著問題讀課文:課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幾個自然段?(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事)(共有8個自然段)
3.指名分段讀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哪段是講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講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第四五段)
4.聽錄音磁帶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講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1)教師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時候過潑水節?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看圖,從人物的服裝和周圍的花兒、樹來看)
(2)分組討論:“火紅火紅”“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別紅,一年一次)
2.教師講述:我國云南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就是潑水節。過節的時候,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著舞,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過潑水節的時間是傣歷六、七月。(農歷的清明節后十日左右)(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2)課文中哪句話是說這個問題的?
學習讀這段的后半句“因為……一起過潑水節”。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的意思。
(三)學習第三段。
1.讀第三段,理解這段主要寫什么。
(1)讓學生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分組討論:“四面八方”“趕來”“駛過”“一條條”“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處,不是一地的意思。
趕來:生怕遲到,按時趕到的意思。
駛過:飛快的開過。
“一條條”、“一串串”課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讀第三段,說說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從四點回答:一是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二是人們在路上撒滿了鳳凰花瓣,鋪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龍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們歡呼。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周總理穿著什么服裝?(看圖,讀文以后回答)
重點理解“對襟褂”“咖啡色”“水紅色”等詞語。
(2)他是怎樣來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圖從圖上周總理的神態理解“笑容滿面”一詞)
(3)還從哪些地方看出周總理特別高興?(指名讀第二句回答)
2.再讀第四段,用自己的話說說周總理穿著什么衣服,怎樣來到人群中的。
(五)學習第五段。
1.指名讀第五段,回答下面題:
(1)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讀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詞。(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愿什么?
(讀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詞。(向人們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1)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讀,全段共三句話,第二句讀出周總理滿心歡喜地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讀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總理健康長壽的心情。要慢讀“健康長壽”四個字。
(2)背誦課文前,要弄清楚這段的三句話,先講什么,后講什么。
(六)學習六、七、八段。
1.指名讀六、七、八段,提問:
(1)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為什么那么開心?
(因為今年的潑水節與往年不同,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的,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節,也特別高興。)
(2)“令人難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導朗讀、背誦。
(1)分段指名讀,注意語氣詞“呀,啊”以及感嘆號應表達的語氣。范讀,聽錄音。
(2)齊讀,注意段與段之間的停頓。
(3)齊背。
(七)總結。
讀全文,提問:
1.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么是傣族人民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節)。
2.學了這課以后,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樣過潑水節。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1961年親自參加傣族人民的潑水節,他是人民的好總理)
(八)作業練習。
1.讀課后作業第3題,注意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2.從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滿面”練習造句。
3.讀作業練習第2題,填空。
4.朗讀全文,背誦課文5—8段。
(九)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一)
8難忘的潑水節。
潑水節
敬 愛
花瓣
鮮花
地毯
駛 過
花炮
歡樂
祝 福
幸福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認識本課12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大家喜歡過節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你們愿意嗎?教師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學生齊讀課題。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識字:
⑴ 充分自讀,邊讀邊悟:
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你就請教小海螺和大海參,借助拼音識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⑵ 自主識字,交流方法:
① 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參都是生字,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記住的?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告訴大家。
②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并說說自己的發現。
③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多音字:(好像 歡樂 盛滿 天空)你們知道帶點的字還讀什么音嗎?
生詞:鳳凰 傣族 咖啡 長壽(讀后說一說是什么意思)
⑶ 鞏固識字:
出示一棵大果樹,樹上長滿各種各樣的果子,摘下一個果子,讀對了,這個果子就屬于你。(學生讀字音并組詞)
2、寫字:
⑴ 出示小朋友寫字圖:大家看,這個小朋友寫的多認真啊!你能做到嗎?學生自主寫字。先觀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寫。
⑵ 根據學生寫字情況適時進行指導。小組內展示寫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這么快我們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現在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了,讀給其他同學聽,他讀得好,你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學生練讀、互讀)
2、細細品讀:
⑴ 讀一、二自然段,體會周總理到來之前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學生個別讀,其他同學當評委,評評他讀得怎么樣,也可以自己評評讀得怎樣。)
⑵ 讀第三自然段,體會當時場面的熱烈,人們興奮的心情:
① 學生個別讀。(指導學生讀好“四面八方”“趕來”“一條條……駛過”“一串串……升上”“歡呼”“周總理來了!”等詞句。)
② 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樣的場面。
③ 學生談談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⑶ 讀四、五、六、七自然段,體會周總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樣,十分容易接近:
① 多媒體課件展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場面。觀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② 抓住描寫人物服裝、動作的詞句反復朗讀。(“周總理一手……一手……”“……一邊……一邊……”“潑呀,灑呀!”等詞句)
③ 小朋友,總理為人民祝福,人民為總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開心。就讓我們在音樂聲中體會幸福快樂吧!(放音樂學生讀課文)
④ 齊讀后兩句。
⑷ 讀全文。
四、課文擴展,強化表達
你聽說過或在電視里看過什么節日也很熱鬧?講給你的好伙伴聽。
五、課外作業
把潑水節的熱鬧場面講給爸爸、媽媽聽。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體驗傣族人民與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教學重難點】
難點:生字詞的讀記
重點:感受文中洋溢的幸福與快樂之情。
【學法指導】
1、老師帶領學生按照預習提綱分步進行預習,老師嚴格控制各環節的預習時間和預習效果。
2、在提綱的引領下,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拓展。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龍、恩、壽、柏、潑、特、敬、鮮、腳、度、鳳凰”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談話引出課題。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得一次,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人們的幸福與快樂之情吧。
首先進入挑戰第一關(10分)
1、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5分)
2、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5分)
下面進入挑戰第二關(30分)
(1)你會讀下面的生字嗎?隊長領讀,快速記住字形,最后指名給生字組詞。(10分)
龍、恩、壽、柏、潑、特、敬、鮮、腳、度、鳳凰
(2)在生字表中給生字注音,練寫生字,練寫組詞。(20分)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為學生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傣族人民高興的心情和與總理在一起的幸福之情。
【教學過程】
談話引出課題。
漢族最大最快樂的節日是春節,那傣族人民最歡樂的節日是?(潑水節)
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首先進入挑戰第一關(20分)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不理解的詞。(5分)
2、課文讀完后,完成以下題目:
(1)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傣族人民的喜悅和幸福之情?
先自己讀,畫出句子,再小組長組織學習。(7分)
(當堂知識儲備)
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
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3、教師檢查小組學習情況。(8分)
下面進入挑戰第二關(20分)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題。(多音字組詞)
第三課時(作業課)
將“龍、恩、壽、柏”帶一個拼音寫四個。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5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在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裝,端著清水,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慶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是永生難忘的節日。為什么是“難忘的”呢?請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潑”右邊是“發”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讀識字
1、抓“特務”:
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2、消滅“特務”: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互檢“戰果”:
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聽,看看還有沒有“特務”,如果還有,幫他指出來。
4、交流識字方法:
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認字的,向全班推薦好的方法。
5、對號入座:
聽一個人說字的特點或看同學做相應的動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誰找得準,找得快。
(可從字形、字義、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點,“蘸、端、踩”可用動作演示)
三、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第二課時
一、看圖發現導入
看課文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二、朗讀感悟
1、揭示課題后進行交流所查資料,并相機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什么?
(或者問:為什么傣族人民聽說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
2、圍繞課題中的“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思考、體會:
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潑水節特別難忘?
⑴ 自讀自悟。
⑵ 在小組里讀有關段落,并說說從所讀語句中體會到什么。
⑶ 選代表在全班展示讀,說說感受,其他同學可參與讀或補充說感受。
⑷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比如:
讀第三自然段,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3、看圖聽讀想象:
⑴ 指名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⑵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你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4、再讀課文,感受、體驗傣族人民與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三、積累運用
1、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練習。
2、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 敬愛的總理 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一條條龍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條條(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詞語積累:
敬愛 鮮紅 火紅 歡樂 歡呼 開心 幸福
難忘 水紅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滿面 健康長壽
4、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
四、實踐活動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板書設計】
11 難忘的潑水節
鳳凰花 火紅火紅
──周總理 對襟白褂 咖啡色長褲
傣族人民 特別高興
難忘
【課后記】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先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后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里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后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里的感動。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么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么樣?穿著什么?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艷、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總理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里拿著什么?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總理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總理,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對總理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么?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里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總理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么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區別。讀準字音“lìnɡ”。
福:應讀作“fú”,不能讀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記憶字形。
敬:左寬右略窄。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寬,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
壽:半包圍結構,寸字底,上面是“豐”字豎變成“丿”。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熟讀課文。
11難忘的潑水節 篇17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學習。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注重了這一點。
課文導入,由學生感興趣的兒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興致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課件的直觀性,在學生理解的關鍵處展示,調動了學生多種思維,輕松愉悅地進入課文意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識記的過程中,利用猜字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動作演示、語言敘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最后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記生字,給學生學習的自由。
注重學生的思維參與,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需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生理解的需要,給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在讀書時做記號,調動學生思維參與,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來感受、體驗文章蘊涵的感情,同時,這也是一種讀書的能力和習慣。
“以讀為本”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篇課文洋溢著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里行間。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中,在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潑水的過程中,都抒發著興奮與歡樂。因此,在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齊讀等,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前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并通過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