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跑了》教學反思(精選7篇)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1
講《黑板跑了》這課時,我抓住了專心這個詞語。
1、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時刻圍繞這個詞語展開講解。我讓學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現(xiàn)安培專心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只顧……。
2、沒有聽見什么,沒有看見什么。與上文車輛、行人聯(lián)系起來。
3、接下來的課文中,無論是安培把弄錯了黑板,還是情不自禁的話,還是最后的發(fā)現(xiàn)真相,都充分證明了安培的專心。
指導學生想象他的動作、神態(tài),理解聚精會神、換其他詞語。
讓學生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內(nèi)容,對安培產(chǎn)生敬佩的感情,同時也知道想要有所成功,必須向他一樣,專心致志。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黑板’跑了》一課。由于在備課前做了充分的查閱,對主人公安培的生平事例進行了有關閱讀,當我在課堂上娓娓道來時,學生們聽得很認真。為他的聰明才智而嘆服,為他的不幸遭遇而悲戚,為他的偉大科學貢獻而肅然起敬。有了這些感情基調(diào)作鋪墊,學生們的參與熱情更高了,為走入文本,探索文本,走入科學家的世界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diào)。
接下來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側(cè)重指導學生先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知道課文主要想告訴讀者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比如在教學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簡單介紹了安培,告訴我們安培生活在兩百多年前,是發(fā)法國人,還是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還告訴我們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聯(lián)系課文后面講到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重點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安培是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那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把這個意思突出出來。于是,便引導學生找出讀重音的詞語:“著名、非常專心”等詞,讀出對安培的崇拜之情。運用同樣的方法,在其他自然段的朗讀時,找出重點詞語突破朗讀難關,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教學效果不錯。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上完《“黑板”跑了》這一課,我覺得有這么幾點值得我再好好再思考思考:首先,我設計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目的是為了引出生字的教學。這一方式雖然好,可細細想來,四個問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多了點。我以后可以考慮簡單的問題由老師口頭提問,特別重要的復雜的問題再列在黑板上,這樣,既能讓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學生領會文章的重點及中心。其次,總以問題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單調(diào)乏味了點。我是不是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導出方式呢?如設計些字謎、編些兒歌等引出字的教學 以上的反思,想必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促進作用!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2
通過選擇學習方式與合作學習方式的引進,打亂了嚴謹、封閉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寬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學生思維的靈動、開放、創(chuàng)新。同時通過多向評價,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獨到和深刻。如評價表演時學生對于大街情境的補白:表演車子的同學來回穿校還不時發(fā)出喇叭鳴叫聲,行人三三兩兩說話,有商人叫賣聲,有路人還價聲……這樣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寫的平實的生活場景一下子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對于人物神態(tài)動作的補白:表演安培的同學低看頭、故看眉,不時還揉一下太陽穴,嘴里還在喃喃自語,這表演逼真?zhèn)魃竦卦佻F(xiàn)了一個專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維中的科學家。在這樣表演的基礎上如果能配以朗讀不就更多彩了?學生的演、讀、評,極大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更好地感悟了語言,體會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級教學中,表演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不光為了激活課堂氣氛,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而服務的。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檢查到學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題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見黑板的喜悅,懂得了他把馬車車廂后壁錯當成黑板的原因,在靈動地交流評價中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到安培這種忘我鉆研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安培會隨身帶著粉筆?我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反復誦讀。最后,這個學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為安培搞研究非常專心,專心到需要隨時演算。他隨身攜帶粉筆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安培的鉆研精神。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3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黑板”跑了》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數(shù)學題,錯把馬車車廂的后背當成“黑板”的事,反映了他專心研究科學的可貴精神。本課內(nèi)容生動易懂,敘事層次清楚,有利于學生學習默讀、復述故事。根據(jù)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練習復述。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從課題設疑:黑板沒有腳,怎么會跑了呢?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時抓住“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中心句來理解全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多提出疑問,再聯(lián)系課文,在小組中交流,互相學習。
我在課堂上一直努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拋一個“繡球”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說,盡情地討論,盡情地爭辯……哪怕花上再多的時間也在所不惜。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動嗎?“你覺得安培傻不傻?”這兩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魚鉤一樣勾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維也就最活躍。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氣氛,對學生應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寬容,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正是這樣,我的學生已經(jīng)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爭辯”,我的學生慢慢地綻放著自我的風采:活躍、大方、睿智、善辯。
回想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想起還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我設計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目的是為了引出生字的教學。這一方式雖然好,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多了點。總以問題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單調(diào)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學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靈活的方法,如猜字謎、編生字兒歌等,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的反思對于提高我的教學水平一定大有幫助。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參加了射陽縣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例研討活動后,聽了專家的現(xiàn)場點評,我對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又有了新的認識,再反思自己執(zhí)教的《“黑板”跑了》這一課的第一課時后,頗有感觸。
一、循序漸進式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地引領學生讀好課文、理解詞語。
我在解讀課題、質(zhì)疑課題以后,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讀課文的要求:(1)自己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確;(2)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理解生字詞以后,讓學生再讀課文,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時要高一些,要求學生能把課文讀流利;第三遍讀課文的要求是讓學生邊讀邊想,“黑板為什么會跑了?”“黑板上為什么加引號?”這樣有梯度地引導學生讀課文,層次比較清楚,學生也能在老師有意識的安排和引導下順利地讀通課文、讀順課文。而且還能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階段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層次性的學不僅體現(xiàn)在課文的朗讀指導上,在詞語的教學中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我出示四組精心設計的詞語,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詞語的音讀正確,然后去掉拼音,用開火車的形式抽讀詞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最后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讀好詞語的目的。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課開始,我引導學生讀了課題后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乃是一種自主精神,一種懷疑心態(tài),一種探索意識。圍繞課題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zhì)疑,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情趣和好奇心,產(chǎn)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fā)展。而且我們也真切地看到,學生帶著疑問兩次走進課文,通過讀的方式尋找答案,非常準確地解決了“黑板為什么跑了?”從而也了解也課題上引號的用法。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葉圣陶曾說過: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我在本課生字詞的理解上就是給了孩子一片自主理解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并用自己的朗讀把詞語的意思表現(xiàn)出來。這一理念是好的,這一設計也是可以肯定的。但由于我引導得不夠清晰,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一點都不明確,你究竟要讓他們干什么?究竟要他們?nèi)ケ憩F(xiàn)什么?所以學生就沒有了思維的指向,不知道是談對詞語的理解,還是讀詞語。我也有點不明白。因此在課堂上的問題切入口要小,指向性要明確,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干什么?他可能會出現(xiàn)怎樣的答案?你都要在心中有數(shù),而且你還要能針對不同的答案(或者是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作好臨時的變動。總之是要以萬變應萬變
三、扎實的基本功、良好的素質(zhì)為課堂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
在整堂課上,還有一個細節(jié)也充分地展示了課堂的應變能力。當學生說不出“聚精會神”的意思時,我從課堂上、從學生中間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去理解這一詞語。“看,現(xiàn)在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還有王曉敏也在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然后引導學生想想還有什么時候也在“聚精會神地”想或做什么事。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說的依據(jù),有了思維的依托,所以課堂上立刻熱鬧了起來,學生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在課堂上要能緊緊地抓住這種訓練學生說話的時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鍛煉說話能力。
四、待解決的問題。
1、在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后,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是呈現(xiàn)出從讀得不好到讀得好這一過程就更好了。
2、在指導長句的朗讀時,我認為把停頓的符號畫在停頓處,然后再指導學生讀,有個別學生讀得不是太好,我沒有當場好好指導她,處理得有點急躁了。
3、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可由于時間把握不好,識字寫字過程有點倉促,指導書寫不是太到位。
參加這次活動之后,我感覺對我來說我真的在成長,為我今后的語文教學找到了方向。我很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展示的機會。
讓詞語在學生心中活起來——《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為學生不會閱讀、寫話而苦惱,天天在學習課文,讀詞認字,但是理解和表達能力卻讓人失望。常常埋怨學生笨,怎么學了的詞就不會用呢?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笨的是我,是我沒有讓詞語在學生心中活起來。書上的鉛字本來就是沒有生命的,甚至是枯燥的。我們喜歡讀書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把它變得生動形象,或者是能通過文字進行深入思考,我們能熟練地運用一些語言是因為我們積累了它,而且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能表達什么意思,在需要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而二年級的學生大多沒有這種能力。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這就需要我們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訓練。
“聚精會神”是本課一個相當重要的詞語,課后要求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它的意思,再找?guī)讉關于專心學習的成語,做成小書簽。但是,上本課的時候,我沒能讓這個詞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只是找了個近義詞換詞理解了一下。課后,我覺得自己處理得太草率了。看樣才能讓這個詞語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呢,我覺得應該做這樣幾件事:1、聚和會都有集中在一起的意思,這個詞語是說把精神集中在一起。2、出示句子,請學生讀。此時,安培的精神集中在什么事上?從哪里可以看出來?3、試著把這個情景演一演。4、再找?guī)讉關于專心學習的成語,把它替換下來,放到句中讀一讀。
也許這樣一來,這個詞語就會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吧!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4
《“黑板”跑了》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數(shù)學題,錯把馬車車廂的后背當成“黑板”的事,反映了他專心研究科學的可貴精神。本課內(nèi)容生動易懂,敘事層次清楚,有利于學生學習默讀、復述故事。根據(jù)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練習復述。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從課題設疑:黑板沒有腳,怎么會跑了呢?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時抓住“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中心句來理解全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多提出疑問,再聯(lián)系課文,在小組中交流,互相學習。
我在課堂上一直努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拋一個“繡球”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說,盡情地討論,盡情地爭辯……哪怕花上再多的時間也在所不惜。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動嗎?“你覺得安培傻不傻?”這兩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魚鉤一樣勾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維也就最活躍。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氣氛,對學生應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寬容,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正是這樣,我的學生已經(jīng)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爭辯”,我的學生慢慢地綻放著自我的風采:活躍、大方、睿智、善辯。
回想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想起還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我設計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目的是為了引出生字的教學。這一方式雖然好,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多了點。總以問題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單調(diào)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學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靈活的方法,如猜字謎、編生字兒歌等,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的反思對于提高我的教學水平一定大有幫助。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5
東水關小學 沈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關注兒童”是語文課的根本,教師要去了解孩子,要引導他們?nèi)ンw驗生活,讓他們在價值觀上有所提升,要讓他們在語文活動中不斷進步。課堂設計要以字、詞、句、朗讀等基礎知識的扎實訓練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把學習的權力讓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引導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母語學習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在滿足學生表現(xiàn)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
二、教材分析
《“黑板”跑了》是二年級教材中的內(nèi)容,從生活的角度看,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符合了新課程標準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的新理念。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也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保證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對話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開放的課堂與動態(tài)的課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轉(zhuǎn)變一個觀念,要能夠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課堂中盡情地展示,實現(xiàn)自我建構與成長。
三、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新課標指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語文教學中的最基本的要求。閱讀教學中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全員參與的意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以學生為主,教師適度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習不是只按教師的條條框框,而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勇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升理解和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語感。
四、教學結(jié)構
1、課前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2、學科整合,自主交流
3、利用課件,情境體驗
4、設計書簽,引領成長
鑒于此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五、三維主題目標:
1、認知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課題上,黑板兩字,為什么要加引號,黑板指什么?學習默讀課文(動嘴,不動聲),并能有條理的講述這個故事。
2、情感目標:
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3、行為目標:
找出幾個關于專心學習的成語、名人名言,制作成小書簽送給同學。
六、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對搜集的安培信息進行歸類整理。
2、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3、名人專心學習的故事。
七、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達成目標:
1、初讀課文,能讀正確、流利;
2、學會默讀(動嘴不動聲);
3、學習并書寫生字:培 搞 考 始 衣 計 備 粉 移 而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14“黑板”跑了學生齊讀課題,指導讀好課題中“跑”字。有誰見過長腳的黑板?都沒見過。黑板沒有腳,怎么會自己跑了呢?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課文標上自然段。2、生字詞檢查、運用多種方法朗讀詞語
安培 物理學家 搞科學研究 聚精會神
開始 思考 移動 粉筆 后來 計算
準備 黑板 演算 車輛 只顧 衣襟
掏出 繼續(xù) 車廂 后壁
能不能在讀詞語時就加入點感情色彩。
3、學生默讀課文,教師指導,做到:動眼(拼音和字一目雙行)動腦、不動聲。請學生示范默讀,師生評點。
4、分段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設計意圖:課文讀通了,生字的字音全部解決了,大部分的字義理解了,感知其大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寓字音、字義教學于讀通課文之中”,“識”和“讀”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齊讀課文。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去讀。
三、學習生字:培 搞 考 始 衣 計 備 粉 移 而
1、齊讀生字,分析字形。分類識字:左右結(jié)構“培 搞 始 計粉移” 半包圍結(jié)構“考” 上下結(jié)構“備” 獨體字“衣 而”。
學生自主識字,師教給方法:形聲字分析、熟字加偏旁、形近字識字,自編順口溜 如:培—陪 始—抬 考—老 粉—紛
重點指導:考 衣 而
2、教師范寫,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寬“培 搞 始 計粉 移” (設計意圖:把字形教學和寫字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使“識形”為“寫字”打好基礎。同時,“寫字”又鞏固了對“字形”的識記。這樣,在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補充中,提高了“識”和“寫”的教學效率。)
3、學生完成《習字冊》。實物投影儀點評。
第二課時
達成目標:
圍繞“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個中心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朗讀,練習用成語說話。
一、復習導入:說說你對安培的印象,是怎樣一個人?
板書:安培
二、討論理解課文
課文用一句話來介紹安培。請找出來讀一讀。
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第一段。怎樣讀好這句話? 指導:
法國 著名 物理學家 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師范讀,突出“非常專心”,換詞練習,“非常”可以換成“十分、特別、很”等。試著讀一讀。
2、課文寫了一件事,來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什么事?
討論;安培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是黑板。所以,課題黑板跑了,其實是“馬車車廂的后壁”跑了。所以課題上加了引號。用來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馬車車廂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從前面學過的課文里再找一找引號的用法。
(表示說的話,表示聲音,如“呼呼”“轟隆”
3、課文的哪些句子能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確實非常專心。
學習二----五段
1、分小組討論,找出句子讀一讀。(在課文的第二--五段中)
課件展現(xiàn)街上熱鬧的場景,讓學生情境體驗,現(xiàn)場模擬學習,開展競賽:看誰能保持較長的時間不受干擾
(設計意圖: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體驗,從而理解了課文中所描述安培的動作、語言、神情。其中,教師努力讓學生感受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產(chǎn)生了學習的動力,能更好的在讀中感悟課文。)
全班交流討論,找出重點詞語、句子劃出來,并隨機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隨著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圖象在他們腦海里就會逐步明晰起來。“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安培這樣專心,用課文中的一個成語來說,叫“聚精會神”。
就是說做事注意力十分集中。說一說平時做什么事時注意力很集中。與學生生活、學習結(jié)合(看動畫片、做游戲、看書、聽講、下棋、學樂器等)
交流自己找的幾個成語:全神貫注、目不轉(zhuǎn)睛、專心致志。
2、試著用自己找的成語練習說話。(設計意圖:在對“聚精會神”一詞的理解,讓學生緊緊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生活實踐。這樣,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生們覺得有話可說,他們說話的內(nèi)容都來自于生活,顯得更加鮮活。)
3、從“用手指頭在自己衣襟上畫呀畫”及“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又能看出安培是個怎樣的人?
三、總結(jié)課文
1、有感情地讀課文,朗讀方式:先分學習小組進行,再在班級中進行學習小組之間的賽讀,最后選拔個別學生上臺朗讀。
(設計意圖:在讀通階段,學生感知的是課文的梗概,也就是說只能從整體上獲得一幅輪廓式的印象。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能到此為止,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在讀懂課文上下功夫,使文字符號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象,在腦海里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所描繪的境界,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語言文字的感染、熏陶。)
2、學習了課文,你想用什么話語來贊美安培?
四、拓展練習
將自己找的關于專心學習的成語、名人名言制作成小書簽交流后送給同學。勉勵同學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資料和動手能力,將課本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
第三課時
達成目標:
練習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指導講故事
1、講清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怎樣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黑板。(教師可采取重點詞句提示、分層突破、看圖等形式進行講故事指導。)
2、同桌互講
3、指名講(評議)
(設計意圖:“標準”十分強調(diào)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其目的在于厚積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情感。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要對課文中的妙詞佳句、精彩片段加以強化。強化的形式包括講故事、誦讀、背誦、摘抄、復述等,其中講故事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交流名人專心學習的故事
1、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為了培養(yǎng)自己耐干擾的能力特意到鬧市區(qū)閱讀。
2、著名科學家牛頓專心做實驗將懷表當雞蛋煮。
3、毛主席“亂中苦讀”的故事。
4、詩人賈島“推敲”的故事。
反思:《“黑板”跑了》是二年級教材中的一課,我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根據(jù)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特點,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構建低年級閱讀教學基本模式(即“三讀”、“三抓”、“三落實”):
三讀: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熟課文。
三抓:抓“識讀”、“識寫”的結(jié)合,抓重點詞句的理解,抓精妙語言的強化。
三落實:落實感知大意,落實入境悟情,落實積累運用。
運用了幾個教學板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中力求更貼近學生、適應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在本課中,我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xiàn),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讀書氛圍,不斷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融情于理,調(diào)動起學生閱讀熱情,把學生引入自主朗讀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主體性品質(zhì),無形中也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6
一、復習
⒈認讀詞語。
法國 散步 街道 計算
黑板 思考 移動 熱鬧
⒉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安培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非常專心)
二、精讀訓練
⒈整體感知。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他僅僅是在散步嗎?我們到大街上去看一看。
出示掛圖,聽第2-5自然段錄音。
出示口頭填空:這部分寫安培,錯把當成 的事。
⒉精讀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看看安培到底在干什么。
⑵交流。
(安培在散步時,還在專心思考問題)
句式訓練:用“一邊……一邊……”的句式練習說話。
⑶問:他的專心表現(xiàn)在哪兒?自由讀,思考。
⑷指導朗讀。
重點讀好“好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見……”這一句話。(板書:好像)
⒊精讀第3自然段。
⑴自由讀。
⑵思考。
安培此刻一心想的是解答這道數(shù)學題,大家默讀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在專心致志地思考,把它們畫出來。
⑶交流:
①“在自己衣襟上劃呀劃的”,哪有人散步時在衣襟上劃呀劃的,路人不是要笑嗎?從這兒看出安培這會兒很專心。
②“太好了!”“高興地走過去”,如果安培不是專心致志地思考,他不會看見這塊黑板就高興成這樣兒。
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安培發(fā)現(xiàn)這塊黑板時心情怎樣?(高興)(板書:高興)
③“從口袋里掏出粉筆”看出安培很專心,還隨身帶著粉筆。
⑷指導朗讀第二、三句。
抓住“特地”“太好了!”“高興地走過去”讀出安培喜不自禁的心情。
⑸誰能從第3自然段中找出最能概括這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安培高興地走過去,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在“黑板”上演算起來)(板書:在“黑板”上演算)
⒋精讀第4自然段。
安培正在專心致志地演算著,可算著算著,這塊“黑板”動了起來,安培這個時候是什么樣子?
⑴自由讀,同桌練習表演。
抓住有關詞語,表演好安培的動作、神態(tài)。
(板書:不知不覺)
⑵指名表演。評價。
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慢慢地向前移。
②安培的話要讓人聽出很著急。
③安培是“不知不覺”地跟著走。
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他當時的樣子。(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板書:聚精會神)
⑶指導朗讀。
⑷根據(jù)評價,再次表演。
⒌精讀第5自然段。
指名讀,問:這塊“黑板”是不是真正的黑板,它究竟是什么?
二、總結(jié)課文
⒈四人小組討論:課文寫的這件事說明了什么?
⒉交流。
⒊填空說話,領悟道理。
安培研究科學非常所以成為;拜秋為師學棋的一個學生學習時 ;所以成為 。
⒋教師總結(jié):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街上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數(shù)學題,錯把馬車車廂的后背當成了“黑板”,他研究科學是多么的專心呀!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向他學習,記住做任何事都要專心。
課后反思:
低年級教學中,表演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不光為了激活課堂氣氛,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而服務的。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檢查到學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題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見黑板的喜悅,懂得了他把馬車車廂后壁錯當成黑板的原因,在靈動地交流評價中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到安培這種忘我鉆研的精神。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篇7
《“黑板”跑了》講了一個道理:做事情要認真專心。這篇課文側(cè)重于表現(xiàn)為學習的精神。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是有了專心的態(tài)度就夠了,還應該將這一態(tài)度付諸行動,讓它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課文很多地方,我們都能從安培身上讀到這種習慣。而我們班孩子缺少的就是這樣專心學習的好習慣,所以我在教學中引領孩子們讀課文、找詞句、感受與學習安培的專心:
比如“街上的行人、車輛來來往往,很熱鬧。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只顧低著頭朝前走。”安培對車輛、行人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并不是偶然的表現(xiàn),在散步時還思考著數(shù)學題,我想這一定是他經(jīng)常發(fā)生的動作。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用“一邊……一邊……”的句式練習說話,并啟發(fā)孩子讀懂了什么?看圖理解“安培好像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這一句,問:“請小朋友們看看這幅圖,說說大街上怎么樣?你要是走在這條街上,會看見什么?聽見什么?你會做些什么?誰來說說?”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補充了許多可能看到聽到的東西:行人一邊散步,一邊聊天;馬車駛過,車夫抽鞭,車輪,馬兒嘶叫;小鳥飛過,小狗汪汪……從而理解他并不是真的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是他專心思考數(shù)學題,對周圍的一切沒有去理會,體會安培專心學習的神情。
再如:如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安培高興地走過去,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在‘黑板’上演算起來。”這一句,安培在大街都能隨手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可見他是多么熱愛學習,隨時隨地都做好了學習的準備。
我是我備課時就想到的,孩子們讀完后也有孩子說到了這一點,我又讓孩子們讀這一段,指名來表演安培的表現(xiàn),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課文情境,進行情景再現(xiàn)后更能體會到安培的心理變化,就能想到安培“用手指頭在自己衣襟上畫呀畫”時會想:要是有塊黑板來計算一下該多好啊!體會安培迫切需要黑板的心情。
再如: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安培忙說“黑板”別動,不由自主地跟著“黑板”前行,“繼續(xù)聚精會神地演算”,可見他的專心真是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
教學時,我找了好幾個孩子來讀安培說的那句話,體會他著急的心情和專心一意的神情。最后,通過讀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才”字再一次體會安培專心到入迷的程度。安培把“馬車車廂的后壁”當做“黑板”并不是短暫的一時糊涂,而是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見安培的“專心致志”并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而是一種潛心鉆研的科學精神。
遺憾的是,有一部分我沒教好,就是當他看到街道旁豎著一塊“黑板”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孩子們找到了“太好了”、“高興”等詞語,也讀出了安培喜出望外的神情。可是我沒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說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哪些成語能表達他此刻的心情。如果拓展一下,該多好啊!
不過我給孩子們欣賞了我做的有關學習的書簽,請他們回家也學著做,比比誰做的好;再查找一位科學家的小故事,進行講故事比賽,學習這些科學家們專心學習與研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