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通用13篇)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二、說教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三、說教學設計:
一、題目切入,引發期待:
(設計理念:以題目切入,緊扣題眼“亡”“牢”,既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又使學生意識到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會發生變化。)
二、學習字詞,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認讀,集體糾正。重點指導:多音字:圈
(設計理念:字詞疏通為課文的理解掃清了障礙。)
三、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朗讀課文,掌握故事主要內容。
2、指導重點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養羊人和街坊的對話。(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出示句子: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轉換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設計意圖:通過對重點句式的指導,使學生明白了反問句、雙重否定句這些特殊句式在表達中的獨特作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鋪墊。)
四、創設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創設的情境里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角色。在“修”與“不修”的后果對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試用“亡羊補牢”的道理處理問題,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亡羊補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板書。
在整個板書內容的設計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規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故事的起因、經過到結果,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通過板書讓孩子們能根據板書的內容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2
一、激趣導入,看圖猜寓言
1、孩子們,喜歡讀故事嗎?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好玩的游戲:看圖猜故事。依次出示6張故事圖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刻舟求劍,井底之蛙)
2、齊讀成語。同學們課內、課外讀過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師小結揭題: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語言、故事,“寓”就是蘊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
書寫題目,指導“寓”“則”(注意“寓”的筆順)(板書課題:9寓言兩則)。
4、揭示課題:“則”是量詞,《寓言兩則》就是兩個寓言,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貼板書:亡羊補牢)
二、教授方法,讀懂題意
(一)讀一讀——讀文知事
1、讀故事前,老師先來檢查大家生字預習情況。
(1)強調“圈”多音字的讀音。
(2)讀好輕聲詞:窟窿街坊盤纏結結實實。
會寫:窟窿叼走勸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釋意思)后悔
(3)學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錯筆畫:讀的很準確,同學們會寫這鞋子嗎?標紅的字都是課后生字,誰來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錯。
師相機指導“窟窿”的書寫。
這里面筆畫最多的要數——窟窿這個詞了,觀察這個詞我們發現他們的部首都是“穴”。師評: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上面的“穴”表形。我們一起寫一寫這個詞。筆畫多,要緊湊。
2、寫生詞:現在咱們動筆寫一寫這個詞,看誰寫的又對又好!(硬筆描紅)
3、同學們自由讀一讀亡羊補牢這個故事,注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學讀得很流利,看來字詞都掌握的很好了。現在誰來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
(2)出示——亡羊補牢,結合字典和課文內容,理解亡與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內容,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課題。“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說,出示字典意思,選義,指導學生看注釋①)。
小結:誰來概括一下這則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題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讀。(師:誰愿意讀一讀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情景?其他同學想,養羊人為什么會丟羊呢?)
2、理解“勸”的意思,指導朗讀
(1)回想:當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街坊們都勸過他,怎么勸的呢?
(2)誰來當一當這個街坊?
(3)這句話中有個詞能體現街坊很著急擔心,你們猜猜是哪一個?(趕快)對,抓住關鍵詞語,我們能更好的體會人物的情感。你來當一當這個熱心腸的街坊。
(4)師啟發:還可以怎么勸?要是一個急脾氣的人怎么勸?要是一個有經驗的老年人怎么勸說呢?
(著急的、中肯的、語重心長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點:
(1)聽了街坊的勸告,養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語句: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嗎?(不打算)出示陳述句:羊已經丟了,不修羊圈了。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組對話。師讀街坊的話,男生讀反問句,女生讀陳述句。
哪一句更讓你感覺到養羊人不想修羊圈?學生談感受
師:這就是反問的表達效果:加強語氣,突出強調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師:你看看,這養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卻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貼:不知悔改)
5、品“結尾”感知人物:
小結:第一次丟羊他沒聽勸,結果會如何呢?誰來讀讀第4、5自然段?
(1)指生讀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養羊人的心理。
(師:知錯不改,導致養羊人第二天羊又丟了(板貼:再亡羊)此時他的心情用文中一個詞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動有關)
(2)那他會想到什么了?他會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會一只只丟下去)。想到這兒,他就拿起工具(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6、小結:養羊人犯了錯誤能夠改正就叫錯而能改。(板貼:錯而能改)
(三)悟一悟——讀文析理
(1)你怎么評價這個養羊人?
(2)同學們,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生活中,我們難免說錯話,辦錯事,但只要我們有錯就改,還不晚!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為時未晚”。(板貼:為時未晚)
三、聯一聯,舉一反三
(一)舉一反三《諱疾忌醫》
師:現在我們穿越歷史,來到春秋時的蔡國,看看寓言諱疾忌醫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結局。
播放視頻《諱疾忌醫》
師:諱疾忌醫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愿醫治。諱疾忌醫的蔡桓公最終病死,而亡羊補牢的養羊人卻再也沒有丟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學們面對自己的錯誤一定要及時改正。
(二)聯系生活
1、給出情境:
(1)一位同學因為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及時完成,導致期末成績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來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視了,她總不當一回事,你可以勸他:“我們一定要保護眼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四、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同學們喜歡讀寓言故事嗎?今天我們學的《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選自《戰國策》,這本書記錄的是我國20__多年前戰國時代的歷史,書里面收錄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鷸蚌相爭,狡兔三窟,高枕無憂,三人成虎,頭懸梁錐刺股等等。
同學們課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豐富語言、增長智慧,甚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語結構、偏旁及含義。
2.能為詞語造句,并能實際運用。
教學過程:
導入:談話,提問方式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一、問答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亡羊補牢》,齊讀課題。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很有道理的故事)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點就是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則:相當于篇
師:那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學習道理)板書:道理)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一開始就學習道理嗎?(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誰能給《亡羊補牢》的“亡”組詞?(亡羊補牢滅亡死亡)(板書:死亡)
師:請給“牢”組詞。(坐牢牢記牢固監牢)(板書:監牢)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請把你們查字典的情況告訴老師好嗎?
(字典中“亡”有3種解釋1.逃跑2.死3.丟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種解釋1.養牲畜的圈2.監牢3.結實、堅固)
師:那你們覺得“亡”“牢”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猜想。
(“牢”是牢房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亡”是失去的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下面請同桌一起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聽到誰讀不準,熱心幫幫他。
師:小黑板出示三句話:(目的在于鞏固字音)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老師這里有三句話,分別請三個小朋友來,比比誰讀得準。
師:抽生讀這三句話
師:分小組朗讀這三句話,
師:全班再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用橫線把它劃下來。
師: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師巡視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生:匯報:
(“亡”是丟失的意思:我是從“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證據的。)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
(指名幫助再讀這句話。)
師:要讀準“圈”、“咬”等字。
師:“亡”不是“死亡”嗎?
匯報:
(是羊被叼走,他丟失了羊。)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齊讀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一直都是說羊丟了,沒有說羊死了,可能羊還沒有死呢。)
師:(齊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師:小結:現在大家認為“亡”是什么意思?(齊回答:丟失板書在題目“亡”下面)
師:“牢”是什么意思?
(“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牢”是“羊圈”意思。)
師:“補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
師;(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請把剛才找出丟羊和補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練讀。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小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老師看一下好嗎?有誰知道你們的小手能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誰來回答?
(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
(二)知識鞏固拓展
老師寫出詞語,組織學生認讀生詞。老師請學生個人讀,開火車讀,并請學生讀一讀句子。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很多詞語,你學會了嗎?你們掌握了這些詞語的含義了嗎?它對你們學習課文很有幫助,下課后一定要再看看這些詞語并牢記哦,能做到嗎?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達標檢測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另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4.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請寫下來。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8.“亡羊補牢”的意思是 。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9.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uàn quàn
羊圈( ) 圓圈( )
圈養( ) 圈畫( )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窟窿”就是——(洞)。
(2)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自然段,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自然段。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緊”?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10.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文中的丟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 。
11.街坊是怎樣勸告丟羊人的?畫出文中的句子。
12.“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是( )
A.羊已經丟了,沒有必要再修羊圈。
B.羊已經丟了,應該把羊圈修好。
1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丟羊人丟了第二次羊后,他趕緊 ,把羊圈 。從此。
14.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例: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他在房間里( ) 。
他在沙發上( ) 。
15.“亡羊補牢”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潛力目標: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目標: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資料,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字,學寫“亡、補、叼”。
3、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那什么是“寓言”呢?課件出示寓言解釋。
2、同學們還記得自己學過哪些寓言呢?(點名回答)
3、這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板書:9亡羊補牢)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呢?(點名回答)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亡羊補牢》。檢查預習狀況
3、出示學習目標:
1、知識: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潛力: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資料,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4、聯系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問題開始自學。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資料
(1)出示自學提示1、:
自由讀課文,思考: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
2、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劃出相關句子)
4、說說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時間:5分鐘
(2)學生開始自學。
(3)
b、(回答自學提示中的問題)。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2次)
羊是怎樣丟的呢?
2、自由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
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個窟窿。
窟窿”中的字“窿”要讀輕聲。“窟窿”一詞是什么意思?(洞)(點名答)
這段中哪個是多音字?(圈、鉆)你還明白它讀什么音嗎?(點名讀)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街坊勸告他不聽,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1)街坊的勸告他不聽(點名讀文第二自然段)。“街坊”一詞是什么意思?
(2)街坊是怎樣勸的?應讀出怎樣的語氣?(學生答出誠懇、親切、和善……即可;如果你就是那位街坊,請你帶著……的語氣勸一勸養羊吧!)[學生答老師順勢說你真一位……的鄰居呀!
不聽取街坊的勸告,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他表示怎樣的態度呢?(毫不在意、漠不關心的語氣)先點名讀,后齊讀(板書:想法:已經丟做法:不補)
如果你就是那位養羊人,你會怎樣做呢?(慮心理解街坊的勸告,要勇敢地應對自己的錯誤,做到有錯就改。)⑹分主角讀文。⑺再現情境表演。(請同學上前面表演街坊與養羊人的對白,老師提意,你如果能加上動作那就更精彩了。)過渡: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后果是怎樣的吧!a:點名讀第4自然段。(板書:結果:又丟羊)
小結:那么這部分能夠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為什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大屏幕出現自學提示2)
齊讀5自然段思考:
1、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劃出相關句子)
想:心想,此刻修還不晚。板書:后悔
你是從什么地方明白養羊人后悔了呢?這句話中哪個詞最重要呢?去掉行嗎?
為什么?
“不該不理解街坊的勸告”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誰能把它,變成肯定句?
肯定句:就應受街坊的勸告。
養羊人又是怎樣做的呢?(隨機板書:做法:趕快補
出示: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此刻修還不晚,為什么?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從此)“從此”什么意思?
(板書:結果:再沒丟)
我們學習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如果用課題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補牢)
體會寓意
2、說說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寓言學到那里,你認為這個小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人做錯了事,只要肯理解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3、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舉例說說嗎?(配音樂)
四、課堂練習:
1、我會認。
一則寓言亡羊補牢丟掉叼走夜里后悔堵上街坊羊圈修一修
2、把迷路的小羊送回家。
juàn quān zuàn zuān
羊圈鉆石
圓圈鉆進來
2、火眼金睛。
A、養牲畜的圈B、監獄C、堅固D、牢固
1、我讀過《亡羊補牢》(A)這個故事。
2、老師的話牢(C)記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戰士監守牢(B)房,決不讓一個罪犯逃跑。
3、填空:
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好心(勸說),他卻(滿不在乎),到第二次又丟了羊,他(后悔極了),趕快(修補羊圈)。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五、總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僻免不了要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只要像文中的.養羊人一樣,具有亡羊補牢的精神,就還不算晚。
六、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或同學聽。
2、如果你是牧羊人的街坊,你又會怎樣勸說他呢?請寫在本子上。
3、小練筆:寫一篇讀這則寓言故事的讀后感。
板書:9、亡羊補牢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6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和啟發.)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丟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勸告 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半部分的“生”字上面有“一”,不要丟掉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詞羊?為什么丟?
(丟了兩次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1---4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
(3)句式練習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是因為什么呢?
(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同學們分析的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么?齊讀第四對.
“又”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
(比如做作業,如果做錯了,一定要及時改正,要不下次肯定還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句子:他很后悔.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還不晚?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的過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總結: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即使糾正,就不算晚,所以就有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板書:9.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丟羊(羊圈破了)---又丟羊(不聽勸)---不再丟(補牢)
寓意:有了錯誤,及時改正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后悔”等詞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復述故事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題意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么現在我們回憶一下我們聽過的故事:童話故事《小紅帽》、《狼外婆》神話故事《女媧補天》《開天辟地》還有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胸有成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類故事-----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2、請給“亡” “牢”組詞。
死亡(板書:死亡) 監牢
3、“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討論:(
1)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呢?
(2)小組討論、交流。
A、羊圈破了個窟窿。
B、街坊是咋樣勸告他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C、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乎。
D、想一想:養羊人這這時會咋樣想呢?
E、同桌分角色朗讀。
(3)街坊真心勸告,可養羊人卻不當回事。看一看,會有咋樣的后果呢?
A、又丟了一只羊。想一想,這個“又”字應該咋樣讀?
B、指明學生讀,教師指導。
(4)指名讀課文第1—4自然段,說說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字來概括,這部分講了什么?(亡羊)
2、養羊人第二次丟羊后,他又是咋樣想、咋樣做的?
A、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部分。
B、出示課文插圖,看圖說一說:這個人在干什么?
( 補羊圈)
C、“趕快”咋樣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D、養羊人的行動這次為什么這么快呢?
E、想一想,他的做法對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F、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部分又可以用那兩字概括?
(補牢)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如果這個人不修好羊圈,還會出現咋樣的后果?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咋樣的道理?
(事情出了錯,要及時補救,以避免再錯)
3、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同學們,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五、巧設作業 深化情感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說說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說說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
(二)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亡羊補牢》。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找出第一次發現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指導:讀準多音字“圈”,范寫“窿”提示第11筆,“叼”的最后一筆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發現又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再次書寫“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板書:趕快沒丟過
4、講故事大意:用上“發現……發現……趕快沒丟過……”
三、體會寓意
(一)、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說”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勸”指發現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說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圖說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說什么?
(如果……幸虧……)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可見,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于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現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游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后,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理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的意思
聽了故事,你說楚王丟羊了嗎?那么莊辛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于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三)、順“勸”回歸,學講故事
1、一個小小故事的改變了楚王,改變了楚國的命運,可見這個故事多么有意義,你們愿意把它講下來嗎?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9
課 題
亡羊補牢
學習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 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問題質疑:
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養羊的人應該怎樣做更好?
學習方法:
比較、討論、理解、
知識鏈接: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才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亡羊補牢” 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課堂作業:
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學習反思:
寓言是通過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的文學作品。
指導小結:
課堂上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讀通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明確寓意后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受到啟發。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10
一、圖畫導入,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圖,請大家看黑板(貼上羊、畫上羊圈),圖上畫的是什么呀?(生說,師板書:羊 圈)
古時候人們把這種養生口的圈就叫牢(板書:牢),“牢”是一個生字,請你認真觀察,想想用什么方法來記這個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可根據字義記)
2、古時候圍繞著羊和牢還發生過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的名兒就是一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生說:亡羊補牢 師板書:亡 補)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這篇課文到底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請你們自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故事里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些生字詞(投影出示詞語)
羊圈(圈字還有其他讀音嗎?)、鄰居、差錯(這個字還念什么,它也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個詞中讀什么?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應該、及時、損失、滿不在乎、亡羊補牢(這個補字都能組成什么詞呀?你知道它為什么是衣字旁嗎?誰想提醒大家寫衣字旁時要注意什么?我們一起寫一遍。“亡”這個字有這樣幾種解釋:
⑴ 逃;⑵ 丟失;⑶ 死。
誰給大家讀讀,“亡”在亡羊補牢中應該選那種?生說。
師板書:丟失,課文里是怎么寫的,你能給大家讀讀嗎?生讀時,師擦去一部分圈、摘掉一只羊)
3、羊圈破了,羊丟了,該怎么辦呀?那個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呀?
4、那個養羊人在羊丟了以后都說過什么呀?請你們自己先默讀1、2自然段,畫出他說的話,再把他說的話讀一遍。
5、他說什么了?誰給大家讀讀。投影出示句子。
6、你們看同樣都是丟了羊,但他前后兩次說的可完全不一樣,他兩次丟羊以后都是怎么想的呀?學生匯報,進行朗讀指導
7、現在養羊人又是怎么說的呀?(生說,師把羊圈補好)
出示句子,兩句都是寫養羊人把圈修好了,自己讀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那句好,為什么?
正是因為他這次立刻把圈補好了,所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被狼叼走過。
三、領悟故事道理
1、如果你是這個養羊人,經過了這樣一件事,你想對我們說什么?個別說
這就是這個成語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書上給我們總結出來了,誰給大家讀讀?
出示最后一段話。
所以說出了差錯以后,能及時想辦法補救,還不算晚。
2、你想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
小組說、個別說。
3、小結:
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啟發,記住: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板書〗
圖
丟失 圈
亡羊補牢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資料,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資料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預設板書: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一、問答導入(4分鐘)
師:這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什么齊讀課題)你們明白什么是寓言嗎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一下子就學習道理嗎(板書:故事)
師:這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這天學習《亡羊補牢》,請給“亡”組詞。(板書:死亡)請給“牢”組詞。(板書:監牢)
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6分鐘)
師:找證據務必先讀課文,慢慢地讀,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決。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小組長帶領讀課文,聽到誰讀不準,一齊幫幫他。
2、交換小組長檢查讀書。(小組長匯報讀書狀況)
師:以后小組檢查時,就要齊心協力,爭取好成績。
(二)出示三句話:(課件)
原先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理解街坊的勸告,心想,此刻修還不晚。
師:請小組分讀三句話。(生讀這三句話)
師:哪個聰明的孩子發現蔣老師為什么要選這三句話(自由朗讀這三句話,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6分鐘)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會小組交流。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把它劃下來。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師巡視小組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學生匯報: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指名幫忙再讀這句話。)要讀準“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嗎此刻大家認為“亡”是什么意思
師:“牢”是什么意思“補牢”就是“修羊圈”。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解說)“牢”的構字好處: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齊,“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按照剛才的方法,把丟羊的句子和補羊圈的句子找出來,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資料(15分鐘)
師:在讀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想請你們幫忙解答一下: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生請默讀課文,思考)
師:齊讀這句話。(生齊讀)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樣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他讀的怎樣樣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能夠看出養羊人的什么態度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主角朗讀。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樣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師: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述他心理的句子。
師:讀出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12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 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 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學過寓言嗎?(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兩個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是我們二年級下學期學過的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動畫片吧。(播放動畫片)大家剛剛看了有趣的動畫片,這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亡羊補牢] 齊讀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師:相信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么在字詞學習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學生匯報自己預習所得,交流字的讀音,寫法。)
老師這里也有幾個詞語,相信大家肯定會讀,誰愿意來讀給其他同學聽。
寓言 羊圈 勸告 街坊 窟窿 結結實實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學讀,別的同學聽,讀對,出示正確的拼音,讀錯,糾正。最后齊讀詞語。)
2.整體感知
老師相信這些詞語同學們肯定都會讀了,那這些詞語回到了課文,你還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請五位同學讀課文,適時糾正讀音。重點解決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讀輕聲③叼的最后一筆。
3.語言訓練: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 《亡羊補牢》 講了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提示,第一次丟羊---第二次丟羊---最后---
表揚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同學,對說得比較詳細的同學要加以引導)
[師適機板書:第一次 不補 第二次 修補]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們已經知道養羊人一共丟了兩次羊,那讓我們回到課文去仔細讀讀文章,尋找他丟羊的原因。
請大家默讀1-3自然段。說說第一次丟羊后,養羊人的表現。(出示課文1-3自然段,同學默讀)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讀出了什么?(養羊人毫不在乎)
養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丟了一只羊,他當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卻著急了。他勸告他說---
(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你能來當一當這個好心的鄰居嗎,來勸一勸這個養羊人。
(請幾個同學讀,指導朗讀。分角色讀對話,注意語氣。)
2.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以致后來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學習課文4.5自然段,去那里尋找答案。
女生齊讀4.5兩段,說說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鉆進去,又丟了一只羊)
3.為什么狼有第二次機會鉆進羊圈?
(養羊人不聽勸告,不修補羊圈,狼才會再次進來。)最后。他后悔了,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4.養羊人還會丟第三次羊嗎?
不會,他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討論:現在補牢遲嗎?
[不遲,因為他的羊以后再也沒丟過。]
5.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故事我們學完了,那誰可以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羊丟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損失后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再受損失。亡,丟;牢,羊圈。
通過養羊人這個故事,你們知道了一個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給予提綱,講述故事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幫助,自己先練習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
……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2.請幾位同學講述故事。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古代寓言兩則》。
2.抄寫課文兩遍,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 不 遲
知
第一次 不補 錯
就
第二次 修補 改
二年級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篇13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 板書:寓言
師: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
生:通過一件事表達一件事。
師:應該說是,通過一件事表達一個道理,寓:寄托,言:道理。你們都了解哪些寓言?
生:濫竽充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寓言是——《亡羊補牢》。 板書:亡羊補牢
師: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師:是這樣嗎?大家拿出字典查“亡”的意思。(學生查字典)
生反饋
生:失去的意思。
師:翻開書像周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板書:失去
師:寫好翻開字典查“牢”。
生反饋
生:養牲畜的圈。 師板書:養牲畜的圈
師:也像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
師:這兩個字的意思搞清楚了,想必“亡羊補牢”的意思也明白了吧?
生:有個人的羊被狼吃了,后來那個人把羊圈補好了,羊就再也沒有丟過了。
師:你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理解的,這是一種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的方法。誰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失去了羊,再把羊圈補好。
師:你這是——逐字理解得出的。還有什么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生:上網。
生:詢問大人。
師:這些都是好辦法,看來大家已掌握了不少學習的方法,大大表揚。我們一起讀課題——亡羊補牢(學生齊讀一遍課題)
師:那么課文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哪些又是寫“補牢”?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學生自由讀課文2-3分鐘)
師:潛心會文,靜思默想,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先來說說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
生反饋:
生:(1)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2)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3)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你真厲害,幾乎把課文中寫了“亡羊”的句子都找出來了。
師:這句話很難讀,你讀對了,很了不起。(師出示小黑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我們來一起讀這幾個詞——圈、窟窿。(齊讀、指名2人讀“窟窿”一詞)
識記字形
師:窟窿“穴”字頭。表示洞,再寫“隆”的時候,往往下面部分很容易寫錯。
師范寫“隆”
師:翻開田字格描一個。
學習“叼”
師用小棒指“叼”,生齊讀一遍。
師:寫“叼”時要注意哪里?
生:右邊不是“習”,少了個點。
師:誰來讀整個句子?(指名1生讀)
師:誰再讀讀,讀得更好。(指名1生讀,生讀“圈”quān)
師糾正:是的,這個字一般情況下讀quan,比如圓圈,圍成一圈,在這里讀juàn。
齊讀juàn——剛才讀錯的學生重讀一遍——男女生輪讀1遍。
師讀: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這就是“亡羊”。
板書:發現 又發現
師:哪些是寫“補牢”的句子?
生反饋: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師:什么叫結結實實? 板書:結結實實
生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師:課文中有幅插圖,就是寫那個人把牢補得結結實實的。看看這幅圖,哪個是養羊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的意思表達出來。
(指名1人反饋)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些,旁邊站的是街坊鄰居,他們會說些什么?
生:……..
生:你真活該……
師:這個鄰居也太兇了。(學生笑)
生:現在羊丟了,你吃虧了吧?
師:吃虧了,當然吃虧了,已經丟了一只羊了。
師:那么這個養羊的人又會說些什么?
生:……
生:……
師:是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找出課文描寫鄰居好言相勸的句子,同桌扮演角色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
反饋:一組同桌扮演
師:這街坊就是指什么?請問鄰居,養羊人丟了羊,你替他感到——?(口語交際)
生:我替他難受,著急。
師:聽你剛才的朗讀就明白你很著急。
師:請問牧羊人,你當初覺得怎樣。
生:丟了就丟了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眾學生笑)
再請學生分角色讀
第二組同桌扮演分角色讀(學生興致很高)
師:女士優先,你先選角色。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引讀: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生接讀: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如果養羊人繼續不聽勸告,結果會怎么樣?
生:羊可能就沒了。
師:損失慘重。幸好那個人補上羊圈。(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現在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說一說,可以用黑板上的詞語說。(指名2人說)
師評價:你說得很具體,還用上了“結結實實”。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非常了不起,祝賀你。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出自何處?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師:這個故事實際上不是講羊真的丟了才補牢,它想告訴我們的是?
生:“亡羊”就是失去了一樣東西。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做錯了更要去彌補。
師板書:發現問題 及時補救。
師:是啊,發現問題,及時補救,還來得及,所以原句就是“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板書: 而 未為遲也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事嗎?可以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指名說
生1:一個朋友養了一只小白鼠,因為小白鼠做錯事,朋友決定一個月不給它飯吃。我勸朋友給它飯吃,朋友不聽了。過了幾天,朋友終于給它喂食了,小白鼠這才沒有餓死。
師評價:你做了“亡羊補牢”的街坊。這個故事應該講“亡鼠補食”。(生笑)
指名另1生說
生2:一開始我不認真學習,結果考試考得不好,后來努力學習,考試成績有了進步。
師:第一祝賀你取得好成績,第二個祝賀你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說明你已真正掌握了。
再次指名說
生3(略)
師:總結
板書: 亡羊補牢
失去 養牲畜的圈
發現 又發現 趕快
結結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