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識字(精選2篇)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識字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學會其中4個會意字并理解字義。
2、仔細觀察圖畫,認識圖上描繪的事物,并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3、誦讀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會意字
1、上課了,先請學生看老師做一個動作。(老師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個向遠處看的樣子)
用一個字來表達老師做的動作。(看)出示“看”這個字是哪兩部分組成的?(上面是一個撇手,下面是目,手搭涼棚向遠處看。)
2、再出示毛筆實物。請你來摸一摸告訴大家,毛筆的筆桿和筆頭是用什么做的?出示“筆”看看這個字你發現了什么?(人們把“竹”和“毛”組合在一起表示“筆”字。)
3、小結:看來,有些漢字把它兩個部分聯系起來想一想,有時就能猜出這個字的意思,多有趣呀!
二、自主探究,領悟會意字
我們今天學的《識字3》這篇課文里,還有一些這樣有趣的字。
1、出示生字“灶”“尖”“歪”“尾”(藏起拼音):
仔細看看他們是由哪兩個部分組成的,聯系起來想一想,猜猜它的意思。
2、(出示圖)再看這四幅圖,分別可以和哪個字成為好朋友,我們一起找找吧!
3、交流討論
灶:①說說將圖與字放在一起的理由
②介紹:以前人們用土做成一個臺子,下面有個門,可以放柴點火,上面放鍋,可以煮水做飯。
③這是什么呢?出示帶拼音生字,讀準字音,口頭組詞。
尖:①談談自己的想法。
②學生帶讀生字。
③生活中你還發現什么東西看上去也是尖尖的?(組詞)這些尖尖的東西看上去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
歪:①把“歪”字上下兩部分聯起來想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猜一猜“歪”的讀音。
③齊讀“歪”并組詞。
尾:看看圖說說這個字的組成
4、 小結:你們真是太棒了,把字的兩部分合起來想,就可以猜到這個字的意思。
三、誦讀兒歌 鞏固識字
1、課文中還有一首很有趣的兒歌,里面還藏著這些漢字呢!想不想去讀一讀,找一找?
2、學生自讀兩遍課文。
第一遍 讀準字音,邊讀邊在短文中找出剛剛出現的會意字,加上自己喜歡的標記。
第二遍 大聲讀,讀通順。
3、指名領讀會意字在課文中的組詞。
四、細讀課文 用心品味
1、讀課文。分行讀、分句讀、分男生女生讀。
2、出示填空:寧寧是個( )。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找出相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讓我們看看寧寧畫的畫是什么樣的?(同步指導看圖評價)
3、你們都很細心,評的也很好,再一起讀一讀兒歌,讓我們一聽就知道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4、細心的小朋友再來說一說:
一( )爐灶 一( )鴨子 一( )桌子 一( )大馬
5、課文中說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你覺得寧寧僅僅是粗心嗎?
6、現在如果你們也是一個小畫家,讓你來畫一畫,你會怎么畫呢?(在書本上改正圖畫)
五、指導寫字
1、齊讀“灶”“尖”“歪”“尾”。
2、仔細觀察這幾個字,看看怎么寫才會好看。
3、交流體會:
①灶: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火”字做偏旁,捺要改成點。
②尖: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小”的豎鉤變成豎。
③歪: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收筆橫比起筆橫長,“歪”字才站的穩。
4、學生在音樂聲中描紅,仿影,臨貼。
六、課堂小結
會意字真有趣,老師想請同學們在課后找一找,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會意字?
板書 識字3
看 筆
灶 尖 歪 尾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識字 篇2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理論依據:
語文《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落實《課標》中提出的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的思想。教學中一方面要突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認記寫等方面予以保證。另一方面要相信學生的認字能力,調動小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態下,識字寫字的效果會事半功倍。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要讓兒童記住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所以,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樂趣,愿意主動探索識字的規律,有創造的興趣,提高自主識字能力,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材簡析:
《識字3》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集中識字課文。這篇識字課是看圖會意識字課,即利用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感知會意字的構字規律。既讓學生能在字與文的對照中感受到一種識字方法,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祖國文字的興趣。
翻開書可以看到,這一課的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幫助學生了解字理的形象化的圖畫以及生字,第二部分是為鞏固識字而配套的兒歌,第三部分是掌握10個會寫的生字,2個只識不寫的生字以及3個會寫的偏旁。
3、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當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水平自主識字時,就會感到識字是一件快樂而輕松的事。當他們將生活中的資源融入識字中,憑著對生活的感受獲取識字的成功體驗時,就會主動參與,積極主動地投入識字的學習中。
二、教學構想:
1、 游戲引入、激發學生的識字情感,其目地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后面會意字的學習做思維上的鋪墊。
2、 利用實物、拼拆漢字、做動作等方式復習已學過的會意字,讓學生初步建立會意字兩部分之間的聯系。
3、 采用“猜字牽手找朋友”的學習方法,從字型入手,嘗試引導學生從字的構成去建立聯系,再去猜字的意義,最后到猜字的讀音。引導學生自己經歷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知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獨立的識字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利用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感知會意字的構字規律。
2、讓學生能在字與文的對照中感受到一種識字方法,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識記“灶、尖、歪”并能正確書寫。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祖國文字的興趣。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兒歌,在創編兒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自主識字,正確書寫漢字。
2、通過看圖理解字義,建立會意字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五、教學思路的設計
(一)游戲導入 激發識字興趣
1、你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吧!
2、提出游戲規則:把前后兩句話聯系起來想一想,猜一個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東西。
3、游戲①長耳朵、三瓣嘴、愛吃蘿卜和青菜。
游戲②圓圓像玉盤、夜晚掛天空
【利用前后兩句話之間的聯系,來猜一個事物。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為后面會意字的學習作了思維上的鋪墊。】
(二)看圖會意識記生字
由猜物品到猜生字:
第一部分 復習熟字,理解會意字的特點。
筆
1、示“竹( )”和“毛”:看到這兩個字,你會想到我們學過的哪個字?
2、將“ ”和“毛”拼成“筆”:看看字,再看看圖,你發現了什么?(出示圖)
3、出示實物(毛筆),讓學生摸一摸毛筆的筆桿和筆頭是用什么做的。
4、小結:把“ ”字頭和“毛”字合在一起就是毛筆的“筆”。
尾看
1、出示“尾”“看”的圖和字:仔細看看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再看看圖,你又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4、尾:繼續用拆字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會意字的特點
看:結合動作引導學生了解會意字的特點
5、小結:看來,有些漢字把它兩個部分聯系起來想一想,有時就能猜出這個字的意思。
【讓學生初步建立會意字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初步感知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在老師語言與行為上的暗示下,讓學生體會會意字所蘊含的合體結構。】
第二部分:學習生字:灶、尖、歪
導入:有幾個有趣的漢字和自己的朋友走散了,你們愿意幫幫他們嗎?
1、出示生字“灶”“尖”“歪”(不帶拼音):
仔細看看他們是由哪兩個部分組成的,聯系起想一想,猜猜它的意思。
【在教學研討的過程中,根據對學生的調查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創生。在處理“灶、尖、歪”這幾個字的學習時,大膽地去掉了這幾個字的拼音,改變了以往按照“讀準字音--看圖感知--識記字形”的順序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采用了先出示這幾個字(不帶拼音),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幾個字的組成,再聯系起來想它的意思,選擇相應的圖后,最后猜字的讀音。這一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識字的興趣,在這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領悟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2、(出示三幅圖)這兒有三幅圖,分別可以和這幾個字成為好朋友,我們一起找找吧!
3、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全班交流。
【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根據漢字的特點,選擇識字的方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像】
灶:①說說將圖與字放在一起的理由
②介紹:以前人們用土做成一個臺子,下面有個門,可以放柴點火,上面放鍋,可以煮水做飯。
③這是什么呢?讀準字音
尖:①談談自己的想法。
②學生帶讀生字。
③生活中你還發現什么東西看上去也是尖尖的?這些尖尖的東西看上去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
歪:①把“歪”字上下兩部分聯起來想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猜一猜“歪”的讀音。
③齊讀“歪”。
6、小結:你們真是太棒了,把字的兩部分合起來想,就可以猜到這個字的意思。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對每個字都認真進行選擇,通過觀察在腦海中建立會意字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自己經歷思維的過程,從而逐步建立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誦讀兒歌鞏固識字
導入:你們很會動腦筋,有個叫寧寧的小孩也開動小腦筋編了一首兒歌,里面還藏著這些漢字呢!想不想聽?
1、老師范讀
2、學生練讀兒歌鞏固識字
①自由讀兒歌,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②小組學習,互幫互查。
③反饋:運用小組讀、開火車讀、帶讀、比賽讀、挑戰讀等多種形式檢查是否做到了讀準字音,詞兒連讀,讀通讀順句子。
3、誦讀兒歌,讀中感悟
①寧寧的畫家都在書上,你們愿意當當小評委,來評評他的畫嗎?
②在評畫中討論交流,指導看圖,朗讀有關的語句,相機指導讀書。
③你們都很細心,評的也很好,再讀一讀兒歌,讓我們一聽就知道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④學生練讀。
⑤指名讀,評價,齊讀兒歌。
4、運用語言,改編兒歌
①現在如果你們也是一個小畫家,讓你來畫一畫,你會怎么畫呢?把你的想法也編成一首兒歌,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②小組討論。
③新編兒歌交流。
④大家都很細心,兒歌編的也很好。
【讓學生在創編過程中進一步識字,嘗試運用語言,發展個性,培養創新意識。】
(四)指導寫字
1、細心的同學一起看,這兒有我們要學習的三個漢字。
2、齊讀“灶”“尖”“歪”。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看看怎么寫才會好看。
4、學生靜靜思考。
5、交流體會:
①灶: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火”字做偏旁,捺要改成點。
②尖: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小”的豎鉤變成豎。
③歪: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收筆橫比起筆橫長,“歪”字才站的穩。
6、學生在音樂聲中描紅,仿影,臨貼。
7、相互欣賞,學習。
8、各組推薦一名學生的作業在全班展示。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靜靜觀察,思考如何把字寫好看,對于自己動筆寫好非常重要。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書寫漢字,再一次感受漢字的美,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
個人簡介:
陳妍:市、區小語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區優秀青年,區“國家基礎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先進個人”。 曾多次在省說課比賽、區各類優質課比賽中獲壹等獎。
2003年9月為在華師大參加教學論學習的全國骨干教師執教研討課《識字 3》。
2003年10月,為教育部第二期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者國家級研修班的學員講授《識字 3》觀摩調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