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教學反思
下面是關于《王小二》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參考!
篇一:《王二小》教學反思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點帶領孩子們走進文本,體會文本。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愿學、樂學。本課的故事由于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本,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在開課之初這樣向學生介紹故事背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略我國,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國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和日本鬼子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人民群眾也自發組織起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王二小就是這樣一位抗日小英雄。想知道他的英勇事跡嗎?”讓學生在接觸文本前就有了情感的激發,從而愿學、樂學。
二、挖掘詞語,想象感悟
利用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朗讀興趣,效促進朗讀能力。
如在講到:迷了路的敵人讓王二小帶路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掛圖,抓住“叫”一詞讓學生看圖想象:看看敵人的樣子,你想一想,敵人會對王二小怎么叫呢?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表演了起來,把兇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并讀出敵人兇狠的語氣。。這樣,通過一個詞語的教學即可大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又如:理解“順從”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順從嗎?他為什么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當時會怎么想?學生在豐富的想象說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悅的語氣來品讀這一段。當然在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順從”時更到位一點。
三、讀中品悟,表達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授讀書方法。如在指導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先讓一個學生讀這一段,然后點評。有學生說:“我覺得他讀得有點快。”我馬上跟問:“他為什么讀得這樣快?”“因為戰士們是沖下來的。”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八路軍沖下來,不用跑呢?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關鍵詞 “沖下來”,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并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
一堂課下來也發現了不少遺憾之處,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例如本節課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為了能完成預設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得整節課堂上朗讀的聲音少了些。而且由于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造成課堂比較沉悶,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不夠高。今后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
篇二:《王二小》教學反思
《王二小》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問題有很多,比如:我怎樣向學生講清王二小的時代背景呢?不了解時代背景又怎能讓學生對王二小的行為有真切地體會呢?又怎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呢?在教學中,我只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嘗試從以下幾點帶領孩子們走進文本,體會文本。
一、復習鞏固生字
生字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已經學習過了,本節課我把要上節學習過的生字通過小黑板的形式再次展示給學生,并通過大小聲讀,指名讀,快速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對上節課的生字進行鞏固。從學生們的回答和坐姿上,我覺的這個過程進行得很好。
二、挖掘詞語,想象感悟
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朗讀興趣,效促進朗讀能力。
如在講到:迷了路的敵人讓王二小帶路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掛圖,抓住“叫”一詞讓學生看圖想象:看看敵人的樣子,你想一想,敵人會對王二小怎么叫呢?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表演了起來,把兇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并讀出敵人兇狠的語氣。這樣,通過一個詞語的教學即可大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又如:理解“順從”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順從嗎?他為什么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當時會怎么想?學生在豐富的想象說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悅的語氣來品讀這一段。當然在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順從”時更到位一點。
三、圖文結合,感悟文本
此篇課文向我們描述了他整個遇害的過程,語言簡單易懂,而且圖文并茂,這為課文的學習提供了又一個資源。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較大地利用了這三幅圖片,讓學生嘗試一邊學習課文,一邊看圖說話的訓練。效果不錯,特別是第三幅畫的利用,填補了課文中的一些空白點。
先請同學讀了王二小把敵人引入埋伏圈的段落,然后對課文中的一些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體會到王二小那種機智、勇敢的一面,然后再通過一定的朗讀,讓他們把這種體驗轉變為外在的情感表達。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進行了一些想象的說話訓練。這個看圖說話讓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象,通過觀察圖片上人物的不同表現:王二小大聲向八路軍報信,敵人們害怕、兇狠的行為,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從而體現了小英雄面對敵人時那種勇敢無畏的精神。
四、聽讀感悟英雄人物。
在開課前,我讓學生聽了《王二小放牛歌》,在收課前,我再一次讓學生聆聽了這首歌,這一次我看到學生是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帶著對王二小的敬佩和感動認真傾聽。很多孩子聽著聽著眼睛都紅潤了。接下來我入情地朗讀使學生更能感受到了了王二小的偉大。當讓生能感到人物的高大形象時,我感到很欣慰。
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你想對王二小說什么,請用一兩句話說一說沒有時間在課內完成,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