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教學反思(精選6篇)
白鵝教學反思 篇1
豐子愷先生漫畫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著我的學生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學生對先生的藝術所欽佩。此文幽默風趣,使人百讀不厭。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意蘊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中表現(xiàn)鵝的高傲。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預習,以便能更好地在課上理解和學習。本節(jié)課根據(jù)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現(xiàn)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jié)課,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
上課開始的課堂導入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先出示了一個老字“鵝”,考查學生讀課文的細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課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展開描寫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不僅連接了第一段的內容,還為我們引出了:鵝的高傲是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也能很快地體會、理解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三自然段的過程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時,他們能夠體會出白鵝的叫聲,不僅聲音大,很兇,而且還很嚴肅,說明他們能夠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的意思了,從白鵝叫聲的特點中也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在我們進一步地學習交流中,學生們還能夠自己分析出:從“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看出鵝很忠誠;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句子看出鵝對陌生人敢于厲聲呵斥,非常地勇敢和盡職,本段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作者表面寫鵝很高傲,叫聲很大很兇,實際上是在贊揚它的勇敢和盡職,要告訴學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課文,要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愛白鵝,贊揚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態(tài)的學習中,根據(jù)鴨子和白鵝步態(tài)的特點進行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變靜止的學習為動態(tài)的表演學習,改變了學習方式,同學們都很感興趣,高興地在自己的位子上表演起來,大家表演完后,又請了兩位同學上臺表演,請其他同學評一評,整個的課堂氣氛很好,我也能夠了解學生對詞語把握的情況,大部分同學感受到了作者的觀察仔細和用詞的準確。
反思: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也感到因學生較多,沒有使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課文讀的少一些。在指導讀中還有所不夠。整節(jié)課感到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的。
白鵝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xiàn)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學中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閱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導入新課后,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學習本課詞語。字詞是構建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教學在中年級閱讀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有助于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也對白鵝形象有了整體感知,為后面學習課文、體驗情感做了鋪
三、品讀課文,感受“高傲”
四、通過初讀,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只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讓學生做做動作,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并在動作中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接著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xiàn)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注。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認真讀文體會,并寫下感受,達到了預設目標。
五、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xiàn)在哪”進行閱讀感受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了解白鵝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說的話,激發(f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tài)進行對比讀,播放凈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讓學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鵝步態(tài)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演一演──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tài)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茍”,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在整個感悟文本的過程中,我還將詞語積累貫穿其中,達到積累詞語的教學目標。
六、整體回歸,體驗情感學完課文以后,我出示了一組鵝的圖片,并將課文進行串聯(lián),讓學生整體回顧課文,學生對文本有了感受,讀得就有效果。在看圖片、回顧課文后,學生對鵝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體會到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對作者所說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有了更深的體會。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項作業(yè),一是把課文有趣的地方讀一讀,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二是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做準備。作業(yè)設計達到積累語言和課外延伸的教學目標。從整節(jié)課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學得輕松,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實踐了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設計理念。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夠到位。教師對課堂上的生成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處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學習提高。通過這堂課,我也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后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應是教者、學者和文本間的開放多元、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并根據(jù)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白鵝教學反思 篇3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xiàn)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教學中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閱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在初讀后,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只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并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在細讀課文時,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xiàn)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注。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二、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xiàn)在哪”進行閱讀感受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了解白鵝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說的話,激發(f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tài)進行對比讀,播放凈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感受鵝步態(tài)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tài)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茍”,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
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夠到位。對課堂上的生成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處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學習提高。同時我也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后按部就班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并根據(jù)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
白鵝教學反思 篇4
《白鵝》教學反思
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白鵝的性格特點----高傲.文章為了表現(xiàn)這一特點,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中表現(xiàn)鵝的高傲.
因為缺乏媒體手段的直觀感受,在上這課內容時,我總感覺學生對表現(xiàn)鵝叫聲的幾個詞語“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理解的還不夠透徹。對了,我何不讓他們比較一下這三個詞的不同點呢?一開始學生沉默了一會,然后面露難色地直直地盯著我,我憋不住了,便提示說:“你們可以從聲音的大小、距離的遠近比較一下,看看有什么變化?”聰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來了:呵斥距離最近,聲音相對來說要稍微輕些;叫囂樣子更兇,聲音更大;大叫由于距離遠,聲音就更響了。 “這些詞照道理都用在認為不好的地方,這兒是不是作者對鵝的這種做法不滿呢?”“當然不是,感謝還來不及呢!它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主人。”我一驚,一語驚人呀!“那鵝要是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我順勢引導到。學生稍加思索就有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說:“小偷,你別想進來,有我在呢!。”有的說:“主人快出來看看哪,有人來了!”“快滾出去,誰讓你進來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許你靠近一步……”還繪聲繪色的表演了起來。是呀,就是因為這樣,鵝的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果真沒錯。
“現(xiàn)在在你的眼里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它是一只忠于職守的白鵝。”“它是一只忠于主人的鵝。”“做事認真的鵝。”“它是一只了不起的白鵝。”真是會讀書呀,把作者要告訴大家的都說出來了,真了不起!我不禁夸獎起來。“這時你對它產生一種什么感情?”“喜愛之情。”孩子們脫口而出。“除了喜愛還有什么呢?”我不滿足于這一點了,學生稍作考慮就說:“還有欽佩,佩服。”這些看似貶義的詞句,實則夸獎呢!是呀,這是一只了不起的白鵝。就讓我們用喜愛而又欽佩的語氣來讀這一段......
《白鵝》教學反思
一、課文的“味”兒沒嚼透。
備課之前,自己先讀課文。我注意到了課文的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就自然而然地認為文章是圍繞白鵝的高傲來寫的,上課時就應該著重幫助學生感受學生的高傲。可是果真照著這樣的思路上課,不斷地讀“厲聲喝斥”“厲聲叫囂”,不斷地學“引吭大叫”,不知不覺地,連我自己都覺得白鵝真的成了一種高傲的甚至讓我們覺得有點陌生和遙遠的動物,更何況學生呢?我們感受到的白鵝顯然已經不是豐子愷先生筆下和心中的那只白鵝了。
上完課,我注意到了寫在這一組課文前面的話:“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把動物視為朋友,親近它,喜愛它,這不恰恰就已經體現(xiàn)編者選文的意圖了嗎?或許,編者就是被豐子愷先生對白鵝的那份由衷喜愛打動,才選了這篇文章吧!我回憶起了楊老師提醒過我要注意的一句課文:“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它也能看守門戶。”狗多么忠誠親切,而養(yǎng)鵝竟然也能如養(yǎng)狗一般,不正恰恰說明了養(yǎng)鵝的喜和樂嗎?再看課文第一段“雪白的‘大鳥’”,白鵝在豐子愷的眼里多美呀!沈莉老師告訴我,她小時候被鵝咬過,但她印象最深的卻還是鵝那傻呆呆又傲氣十足的樣子,現(xiàn)在想起來都還是覺得很好玩,很可愛。
這就是真正接觸過鵝的人才有的那份由衷喜愛!現(xiàn)在,我猜想豐子愷先生是十分喜歡他養(yǎng)的這只白鵝,于是鵝走路時的傲慢,吃飯時的古板也就令他忍俊不禁,使他用調侃幽默的筆調寫就了這篇文章,一如一個滿懷慈愛的父親談起自己調皮的孩子。
如果課前就能嚼出課文的這個味兒,那么,今天的白鵝在孩子們的眼里會親切可愛得多吧!
二、課堂的“味”兒還有點兒“生”。
因為沒有嚼透教材,課堂就顯得生硬,少了點兒滋潤,少了點兒自然。許多細節(jié)都暴露出了這個毛病。
課始出示了白鵝的照片,與學生一同領略了它高傲的姿態(tài)后,我便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課堂忽然靜寂了幾秒鐘。我只有掩飾自己的尷尬,再次提醒學生趕緊讀書。孩子們這時才像回過神兒來似的。課后,楊老師敏銳地指出了這個問題,幫我一起分析:很有可能是孩子們因為剛剛演了“伸長頭頸、左顧右盼”,對這個高傲的動物產生了興趣,興奮勁兒還沒過去,這時簡單機械地下指令叫他們讀課文,他們的情感就產生了斷層。經過這一番點撥,我才恍然大悟,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課堂正因為微妙才成為藝術,才需要每一個上課的老師用慧根去體悟!
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白鵝叫聲“嚴肅鄭重”時,我請學生圈一圈直接描寫白鵝叫聲的詞語。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圈了“狂吠”,就問孩子們這個詞是不是描寫白鵝的,大家都說不是,于是我就把正確的三個詞大在了大屏幕上。現(xiàn)在想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生硬恰恰反映了我的教學機智還很不夠。其實匯報的時候完全可以就請這個學生來說,他的答案一定會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這是問題就不是我拋出的,而是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的。這不恰恰是我們需要孩子們養(yǎng)成的能力嗎? ——有疑,有思。說到底,課堂本來就是這二者的結合。
《白鵝》教學反思
反思《白鵝》一課教學,我著重考慮了朗讀、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語文素質的內化等幾個方面的訓練。本著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終身發(fā)展考慮,我在本課采用如下教學方式。
1.激發(fā)學生熱愛語言的情感。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善于挖掘教材語言的魅力,點燃學生對語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為了表達喜愛之情把白鵝稱作“雪白的大鳥”。我抓住這個語言的訓練點,先引導學生自悟,再激趣引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豐子愷老爺爺,從好友手中抱過這“雪白的大鳥”,舍不得放下,一路抱著走回家。抱著它,感覺得到它的溫度;挨著它,感覺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該是怎樣一種喜愛啊!讓我們腦中邊想象邊再讀讀。
2.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翅膀。我多次設計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想象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出一個能表現(xiàn)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干什么,好像在說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注或畫畫,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本,從形態(tài)、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yǎng)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huán)節(jié)是喜聞樂見的,這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內化。
內化是形成語文素質的心理機制,外因都要通過學生主體這一內因來實現(xiàn)。在課堂充分學習閱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然后問學生你愿意把自己當作一只高傲的白鵝,向別人介紹自己嗎?
接著出示“快樂寫話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鵝。 該練習題很靈活,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練習,既可以靈活運用本課的詞語,進行語言重組,又可以拓展思維,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我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教學的 “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chuàng)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某些環(huán)節(jié)處理得過于細致使后面時間不夠;課堂氣氛雖然較好,但有時目的性不強。
白鵝教學反思
《白鵝》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第四單元的一課,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為了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高傲的白鵝形象。作者除了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還善于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xiàn)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王老師的課堂上呈現(xiàn)了好多亮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一開始,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課文中的白鵝圖,讓小朋友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并讓學生仿照豐子愷爺爺?shù)漠媮懋嬕划嫛S捎诮處焺?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對這可愛的小動物非常的感興趣,畫得也特別認真。畫完后,通過比較,學生們都發(fā)現(xiàn)豐子愷爺爺把鵝畫得栩栩如生,而自己的畫不像。經過交流,他們才發(fā)現(xiàn)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抓住鵝的主要特點。“那豐子愷爺爺筆下的白鵝有什么特點呢?”王老師創(chuàng)設的這個問題,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興趣。
二、形式多樣地、扎實地進行詞語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的學生應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因此學生在自讀課文時,王老師要求學生借助拼音等方法隨文識字,遇到難讀的字詞、句子多讀幾遍。然后在交流認讀生字詞時,讓小老師提示大家易出錯的地方,并領讀生字。在隨文識字的同時,落實了書寫指導“脾”、“蹲”“餐”。王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運用低年段所習得的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加強學習的遷移。比如,講到白鵝吃飯“三眼一板”時,王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你能結合這段文字,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知道了課文里是指白鵝吃飯的時間固定、吃的食物固定(飯、水、泥和草)、吃飯的順序是固定的(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那就是“三眼一板”。
三、重視朗讀,啟發(fā)學生的內心感悟
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讓學生首先具備良好的語感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去讀,并進行適當?shù)狞c評、指導,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比如學生在讀描寫鵝的叫聲的句子時,抓住“厲聲叫罵、昂首大叫”展開教學。如想象白鵝“昂首大叫”時會叫出些什么話來,學生有的說:“主人,你怎么沒有看住我的飯?”有的說:“誰這么大膽偷走了我的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huán)節(jié)是喜聞樂見的,這還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也能看出。由此指導朗讀,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對課文“高傲”的理解。整堂課,王老師都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為主線,貫穿始終。每次學習后,她就要帶著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同時課件反復出示這句話,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白鵝教學反思 篇5
鑒于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反思這節(jié)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xiàn)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guī)矩,這都要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tài),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凈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麻醉混合劑,是催化劑,既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舍的藝術吧,每節(jié)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jié)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盡善盡美,讓我著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舍,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后想說,教學本課后,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扎扎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白鵝教學反思 篇6
豐子愷先生漫畫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著我的學生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學生對先生的藝術所欽佩。此文幽默風趣,使人百讀不厭。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意蘊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中表現(xiàn)鵝的高傲。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預習,以便能更好地在課上理解和學習。本節(jié)課根據(jù)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現(xiàn)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jié)課,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
上課開始的課堂導入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先出示了一個老字“鵝”,考查學生讀課文的細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課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展開描寫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不僅連接了第一段的內容,還為我們引出了:鵝的高傲是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也能很快地體會、理解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三自然段的過程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時,他們能夠體會出白鵝的叫聲,不僅聲音大,很兇,而且還很嚴肅,說明他們能夠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的意思了,從白鵝叫聲的特點中也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在我們進一步地學習交流中,學生們還能夠自己分析出:從“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看出鵝很忠誠;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句子看出鵝對陌生人敢于厲聲呵斥,非常地勇敢和盡職,本段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作者表面寫鵝很高傲,叫聲很大很兇,實際上是在贊揚它的勇敢和盡職,要告訴學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課文,要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愛白鵝,贊揚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態(tài)的學習中,根據(jù)鴨子和白鵝步態(tài)的特點進行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變靜止的學習為動態(tài)的表演學習,改變了學習方式,同學們都很感興趣,高興地在自己的位子上表演起來,大家表演完后,又請了兩位同學上臺表演,請其他同學評一評,整個的課堂氣氛很好,我也能夠了解學生對詞語把握的情況,大部分同學感受到了作者的觀察仔細和用詞的準確。
反思: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也感到因學生較多,沒有使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課文讀的少一些。在指導讀中還有所不夠。整節(jié)課感到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