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教案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一天的垃圾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重點: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組派一位學生把垃圾帶到學校來進行分類和稱重統計。
2、收集垃圾堆、垃圾場的圖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準備彈簧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課前布置:
1、調查走讀生數量
2、要求將垃圾家庭垃圾帶到學校。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自學課本第一課,將垃圾在家里分類后進稱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師演示垃圾的分類和稱量。
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并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三、關于垃圾的討論
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來源。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后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至少提煉以下幾點:
(1)人們的家庭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2)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商場、學校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后,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學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課堂小結:
討論并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
板書設計:
一天的垃圾
教學反思:
讓學生將垃圾帶到學校合適嗎?在尊重事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要求下,如何幫助學生的一天的垃圾。對于以住校生為主體的學生,這確實比較困難。
2、垃圾的處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過程和方法:通過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從而考慮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器材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或廢紙、墨水、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