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教案
2、現代清潔垃圾填埋場構造圖。
3.、填埋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幾張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導討論: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會造成什么問題?
2、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講解:人們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場圖。
二、簡單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師講解: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簡單垃圾填埋。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2 頁的內容,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1)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
(2)實驗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描述其現象。
4、匯報交流: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處理場,還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哪些危害?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環境隔離起來。
3、分小組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4、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5、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境的。
6、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垃圾呢?
2、提出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其優點和缺點。
3、提出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五、課堂小結:
整理目前垃圾處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記錄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辦法。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3、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垃圾很重要,它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過程與方法:研究包裝盒是否過度包裝,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養成廢舊利用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分組收集月餅、茶葉或酒的禮品盒和其他簡易商品包裝袋。
2、教師準備過度包裝的包裝盒和簡易商品包裝袋。稱重的彈簧秤。包裝繩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藝品,如空罐做的筆筒、飲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
1、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垃圾會污染環境,處理起來十分困難。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垃圾問題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后做匯報。
2、歸納:解決垃圾問題要從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從根源上減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板書: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二、減少丟棄的探討
1、提問: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好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
2、簡單小結學生的討論如(1)雙面打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3、提出焦點問題:剛才我們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減少(教師出示一簡易商品包裝盒),那請問商品包裝可以減少嗎?(引導歸納商品包裝的作用: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等、衛生、美觀等。)
4、教師出示一禮品商品包裝盒提問:請問你們對這樣的商品包裝盒有什么想法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此商品包裝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