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經過進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記錄了很多相關天氣信息,今天,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內容:
(一)統計天氣信息
1、討論統計方法。
(1)可以從天氣日歷上將相應的小紙卡取下來,然后分類
(2)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依次記錄
2、分組統計
發給相應小組氣溫統計表、云的統計、風的統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計表
(二)分析天氣信息
1、反饋:(1)統計云量的小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哪種天氣最多?哪種天氣最少?
(2)統計云的類型的小組:哪種類型的云最常見?哪種類型的云最少見?
(3)統計風向的小組:主要刮哪個方向的風?
(4)統計風速的小組:這段時間里刮風的天氣多嗎?通常刮大風還是微風?
(5)統計降水量的小組:這一季節的降水量有什么特點?
2、問:綜合各組的統計和分析匯報,能對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嗎?
3、單元評價
(1)問:今天天氣怎樣?
(2)互評這個單元的學習情況
三、課后總結
四、課后作業
1.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器。
2.我們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簡單的辦法是用(雨量器)來測量。
第二單元 溶 解
2-1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象,
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準確。嚴格按照規范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食鹽1、沙1、面粉1、裝水燒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濾紙3、鐵架臺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教學過程】
一、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1.學生觀察實驗:取一小匙食鹽和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匯報觀察現象:食鹽在水里的變化是怎樣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糾正學生的匯報:食鹽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組織討論:哪些現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現象能使我們判斷"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書食鹽的溶解現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現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1.教師講解:食鹽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們則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