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科學三單元 太陽與太陽系教案
2.學生匯報各自觀點,教師適時組織同學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以完善和統一認識。
3.教師從水的蒸發、巖石的風化和風的形成三類自然現象在失去了太陽熱量之后的淺層次變化進行小結后,引導學生以一種物質變化現象為例,進行更為深層次的推測,即進行三層或三層以上關系的推測,推測這些現象沒有太陽最終的變化是怎樣的。
4.學生推測,并將推測表達記錄在教材第35頁下面的空白處。
5.在學生自行推測記錄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大家進行廣泛的交流,以統一認識。
6.教師小結,將觀點落腳到讓學生認識到,由太陽熱量引發的物質變化現象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二、進行太陽與地球物質變化關系的實證研究
1.聚焦現象,引發思考
①演示:老師手里拿出兩塊大理石,一塊高溫燒過,一塊沒燒過。推薦一位班級中力氣最大的學生上講臺,把沒燒過的給學生。學生使勁捏之后,沒任何反應,教師捏自己手中的大理石,很輕松的把大理石捏碎。
②提問:是不是老師是大力士?學生猜疑巖石里面有文章,必定提出要求交換大理石。
③演示:交換巖石重新實驗,結果現象相反。
④談話:雖然都是大理石,但是巖石結實的情況不一樣。是什么原因使堅硬的大理石變得如此松軟了呢?
2.探究奧秘,尋求證據
①談話:聯系你們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大理石變得松軟了?
②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闡述自己的假設——溫度熱脹冷縮使巖石崩裂。
③提問:如要想知道溫度熱脹冷縮使巖石崩裂能否使巖石改變模樣,同學們想怎樣研究?
④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⑤視學校教學條件,教師演示或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按照點燃酒精噴燈——坩堝鉗夾住大理石(原先沒有處理過的那塊)在酒精噴燈上加熱1分鐘——放到水里冷卻的步驟,重復兩到三次。
⑥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溫度熱脹冷縮使巖石崩裂。
3.反思結果,理清認識
①提問:這一實驗的現象和結果能說明什么問題?
②學生匯報各自想法,引導學生認識到,酒精燈的熱量相當于太陽的熱量,加熱的巖石相當于自然界中受到風化的巖石,沒有加熱的巖石相當于自然界失去太陽熱量影響的巖石。
③教師總結:自然界的巖石也會在太陽熱量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變化,但是時間是比較慢的,我們把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溫度變化的影響下發生的破壞作用,叫做巖石的風化。巖石的風化是發生地形緩慢變化的第一步,它為堅硬的巖石最終形成生長植物的土壤提供了重要保證。當然,如果失去了太陽,也就沒有這樣的變化,地球也將保持巖石地表的風貌。
太陽與人類
教學目標
1.了解太陽能與人類活動、生存、發展的關系。
2.知道太陽能對人類的作用,并體會到人類開發新能源的重要。
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4.通過課前對相關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5.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6.了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
教學準備
1.投影儀、學生收集并閱讀有關太陽與人類關系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