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大熊貓(精選3篇)
畫大熊貓 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學生感受如何使用計算機提供的工具來繪畫簡單的圖形和圖畫,處理圖形信息。
2. 能力目標:
通過畫大熊貓的活動,考慮到大熊貓特征明顯,畫大熊貓只需用到簡單的幾何圖形和黑白簡單色,簡單易畫,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創造自己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培養學生繪畫技巧。
教學過程
一、出示視頻,導入活動
1.播放大熊貓視頻,激發學生興趣;
2.出示大熊貓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顏色、形狀等特征。大熊貓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各種圖形、結構、顏色來共同表現的,讓學生們思考應該用哪些工具、材料來繪畫,按什么樣的順序畫大熊貓的各個部分,為繪畫做好設計準備。
二、嘗試工具,做好準備
1.學生逐個認識繪畫工具;
2.找出畫大熊貓所需要的工具如圓、橢圓、圓角矩形等,做好工具準備。
3.“提個醒”中介紹了“撤銷”操作的功能,由此對比手工作畫,可感受計算機作畫的某些優勢。
三、創作作品
學生上機繪畫。進行創作。
注意: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對各種工具可以隨意選擇,綜合利用,不必拘泥于一種方式和途徑。如利用鉛筆工具,也可以畫出橢圓、圓形等。
四、保存文件 欣賞作品
1.保存文件:教師指導學生保存文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里。
注意:存儲是信息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存儲的信息可以被重新調用。計算機具有存儲功能。完成的畫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計算機中的。為了避免突然斷電或者死機等造成信息丟失,要及時地保存文件。
2.欣賞作品
以小組為單位,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
注意: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提倡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像”與“不像”,應以贊揚為主,并給以適當的指導。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經驗進行不同的要求與指導。
五、活動交流
“通過畫大熊,請根據自己的感受說說手工畫畫與計算機畫畫的不同?”
畫大熊貓 篇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大熊貓圖片,簡單的畫出大熊貓的體態。
2、增強幼兒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大熊貓、大熊貓圖片、錄音機、磁帶、彩筆、油畫棒、繪畫紙,小椅子、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著音樂全體小朋友學著大熊貓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大熊貓吃竹子的畫面、玩耍的畫面),讓幼兒觀察并講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圖上是誰啊?(大熊貓)大熊貓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貓長什么樣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條腿,有一條尾巴,有兩只半圓形的耳朵,身體胖胖的……)
教師總結:剛才小朋友們看的真仔細,說的太好了,大熊貓身體肥胖,四肢粗壯,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圍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為白毛。而且大熊貓生活在山林中,喜歡吃竹葉和竹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朋友們看磁性黑板,出示熊貓圖片,請幼兒觀察靜止的熊貓的樣子。
3、老師在卡紙上示范并講解大熊貓的畫法。
1)大熊貓圓圓的大腦袋。
2)出大熊貓橢圓形的白色身體。
3)畫出大熊貓又粗又短的四條黑腿。
4)給大熊貓添畫上眼睛、鼻子、耳朵。
5)給大熊貓進行著色。
4、幼兒在繪畫紙進行繪畫。
1)自己畫,老師巡回指導,必要時給予幫助。
2)畫簡單的大熊貓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形態的大熊貓 。
3)為大熊貓添畫竹筍、竹葉等。
4)給大熊貓進行著色。注意畫面的整潔,涂色要均勻。
7、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評價,組織孩子們選出不同姿態的大熊貓,組成熊貓的一家,進行組合活動,并進行講述活動,發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們把大熊貓的一家打扮的這么漂亮,它們可高興了。讓我們一起祝賀一下,來做一個《大熊貓鉆圈》的游戲,好不好?(好!)
老師講明游戲的玩法、規則和注意事項。
玩法:幼兒排成兩隊,第一個幼兒學習大熊貓的模樣,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依次類推,看哪一隊的小朋友先鉆完,哪隊便為勝方。
規則:必須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
注意事項: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動延伸:
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太棒了!現在讓我們把大熊貓送回家吧。
聽著音樂,組織孩子們張貼自己的作品到互動墻壁上。
四、結束部分:
隨著音樂,老師組織孩子們學著大熊貓的樣子,出去尋找東西吃。教育孩子們要愛護大熊貓,發動家人和朋友一起愛護國家一級動物——大熊貓。
畫大熊貓 篇3
第二課 畫大熊貓
教學目標:本課主要介紹圖形圖畫的加工處理方法,通過用“畫圖”軟件畫大熊貓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如何使用計算機提供的工具來繪畫簡單的圖形和圖畫,處理圖形信息。安排畫大熊貓的活動,考慮到大熊貓特征明顯,畫大熊貓只需用到簡單的幾何圖形和黑白簡單色,簡單易畫,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創造自己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用畫圖程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活動導入
教師可以給出大熊貓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顏色、形狀等特征。大熊貓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各種圖形、結構、顏色來共同表現的,讓學生們思考應該用哪些工具、材料來繪畫,按什么樣的順序畫大熊貓的各個部分,為繪畫做好設計準備。
2.嘗試工具
學生在逐個嘗試工具的過程中發現畫大熊貓所需要的工具如圓、橢圓、圓角矩形等,做好工具準備。
“提個醒”中介紹了“撤銷”操作的功能,由此對比手工作畫,可感受計算機作畫的某些優勢。
3.完成作品
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對各種工具可以隨意選擇,綜合利用,不必拘泥于一種方式和途徑。如利用鉛筆工具,也可以畫出橢圓、圓形等。
4.保存作品
存儲是信息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存儲的信息可以被重新調用。計算機具有存儲功能。完成的畫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計算機中的。為了避免突然斷電或者死機等造成信息丟失,要及時地保存文件。
“小本子”也是保存信息的方法,它保存的是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培養學生對重要、易忘信息及時記錄的習慣。通過小本子記錄文件名和保存位置,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保存在計算機中的作品。
5.活動交流
活動完成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討論手工畫畫與計算機畫畫的異同,說出計算機畫畫的優勢。
6.作品評價
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提倡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像”與“不像”,應以贊揚為主,并給以適當的指導。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經驗進行不同的要求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