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
課型:講讀課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15個生字,寫好8個生字,學習筆畫“豎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熊貓的珍奇、可愛,從而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3、收集熊貓的圖片資料,能根據課文內容為大熊貓涂色。
教學重難點:
15個生字詞,滲透性識字。
教學方法:
講讀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準備:
課件、熊貓頭飾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為媒,誘發興趣。
1、欣賞課件《動物掠影》。
教師邊配合熊貓的特寫鏡頭,邊引用課文的有關語句作為解說。(運用視聽的效果,感受各種珍奇動物的可愛:猴子的頑皮,狗熊的笨重,獅子的威武,獵豹的兇猛,熊貓的憨態可掬。)
2、用簡短的幾句話說說你最喜歡什么動物,喜歡它的什么。(交流觀后感,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已的真情實感,借以導入新課。)
3、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知識?是怎么知道的?(學生交流并展示材料、圖片。)
二、以讀為主,緊咬重點。
1、讀一讀,劃一劃,小組探究識字。
(1)你能自己讀課文嗎? (學生明確目標導向,自由讀課文,拿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
(2)這些生字你準備用哪些方法記住它? (回憶識字方法,小組討論并總結出:認真聽讀、看生字表、看查字表、問同學老師、大膽猜一猜等方法)
(3)你能當小老師教教這些生字嗎?(以能者為師,換個方式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
2、讀一讀,畫一畫,變畫面為語言。
(1)在認讀生字,掃除字詞障礙后,先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再畫出大熊貓的形體。(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改成“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所畫的熊貓,按一定的順序說說它的樣子。(再通過“畫面”體味語言從而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3)誰愿意把這段讀給大家聽聽?(激發學生表現欲,引導學會自評、互評。)
3、讀一讀,演一演,摹動作促體驗
(1)引讀—比較。大熊貓真可愛,它小的時候與長大以后可不大一樣,請你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2)細讀—感悟。
學生反復細讀,悟出大熊貓小時候很活潑,長大以后就變得懶洋洋了。教師相機點撥:這兩部分的句子的讀法肯定不同,要怎樣讀呢?用比較歡快的語調表現大熊貓小時候的活潑,用比較緩慢的語調刻畫長大以后的大熊貓懶散、憨態十足的形象。
(3)表演讀—促體驗。
誰能根據課文的內容表演一下熊貓? (學生戴上頭飾,融入表情、動作、聲音,創造性地表現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加深對熊貓生活特點、食物特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