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教案(通用2篇)
《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利用檢測器檢測暗箱中的電路;
2、能夠根據在檢測器中觀察到的現象對暗箱作假設性的解釋;
3、能對檢測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4、能利用簡單圖形整理檢測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不同的電路連接可以產生不同的現象;
2、知道解密暗箱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尊重證據、實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二、教學重點:根據現象推測暗盒里的電路連接情況。
三、教學難點:有順序地進行測試和記錄,不遺漏。
四、教學準備:暗箱、電池、小燈泡、導線
五、教學過程:
(一)、觀察了解檢測器:
展示斷開的電路,怎樣可以使燈泡亮起來?你有幾種方法?
我們今天用這個斷開的電路作為一個檢測器。
(二)、初步觀察,認識暗箱
展示暗箱,你看到了什么?
里面是一些電路元件,你能說出哪些電路元件的名稱?
講解:由于看不見里面的構造,我們把它稱為“暗箱”。
(三)、初步分析檢測器與暗箱的使用
師: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暗箱里面到底有怎樣的秘密。但在研究暗箱的過程中你們必須遵從下面兩個條件:
(1)不允許打開暗箱。
(2)里面都是電路元件,就用斷開的電路作為檢測器。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使用這個檢測器?(演示)
對演示的結果作初步的分析:這樣檢測的結果說明了什么,暗箱的兩點之間會有什么電路元件?
(四)、分組探究暗箱的秘密
要求:四人一組,合作研究并分析、記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解決出現的各類困難。
(五)、總結分析活動
在用檢測器進行檢測的時候出現了哪些情況?
板書列出各類情況(不亮、更亮、亮了)
展示各組的電路圖,說明試驗的情況。
師:打開暗箱,與自己的電路圖作對比,你能給自己評多少分?
(六)、總結:
師:今天的活動非常有趣,同學們分析得很出色,靈活運用了以前學過的知識,下一節課我們將了解更多電的知識。
《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會簡單電路組裝后的一個拓展應用,圍繞檢測暗盒里的電路這一個活動展開,讓學生經歷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記錄匯報、解釋反思等一系列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
一、教學目標
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不同的電路連接可以產生不同的現象,建構起完整的簡單電路的概念;學習一種暗盒解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簡單電路檢測暗盒中的電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能夠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預測與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愿意去探究暗盒中的秘密,并延伸到生活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能夠利用簡單電路檢測暗盒里的電路,能夠根據小燈泡的狀態提出解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科學的探究方案,有順序地進行探測和記錄”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器材準備
為了讓學生的探究活動真正成為“有效探究”,準備好“有結構的材料”是成功的關鍵,于是我精心設計了兩種暗盒,即兩點暗盒和四點暗盒,同時還準備了導線、電池、電池盒、燈座、小燈泡,并對材料進行一一測試,以確保實驗能按預訂目標進行。
四、教法與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探究——研討”法,充分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為突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從如何判斷一根電線是否斷了入手,學生通過討論想到利用簡單的電路來判斷電線是否斷開。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并對本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萌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引導實驗,初試暗盒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首先出示暗盒,介紹什么是暗盒。其次請各組組長拿出兩點暗盒,要他們用第一個環節中的辦法解開暗盒里的秘密。為了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在小組實驗前我提出注意事項,再由小組分工合作檢測暗盒里的電路。學生在動手動腦,相互合作的過程中獲得了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然后小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在交流時學生要說明本組的猜測和判斷的依據,最后打開暗盒驗證自己的猜測。再由師生共同總結出探測暗盒的方法:連接簡單的電路后小燈泡亮說明暗盒里的電路是連接的,如果小燈泡不亮說明暗盒里的電路是斷開的。學生先對觀察的現象做假設性的解釋,驗證自己的猜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要尊重事實,獲得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放手探究,破解暗盒
通過以上的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探測暗盒的方法,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螺旋建構的方式,由簡單到復雜分級設計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比較暗盒,發現問題
科學合理的、具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首先出示兩點暗盒和四點暗盒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比較這兩種暗盒,發現四點暗盒外的接觸點比兩點暗盒的接觸點多,從而推斷出四點暗盒里的電路連接情況要復雜一些。通過對材料的對比使學生發現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想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動二:集體研討,制定計劃
俗話說的好“不打無準備的戰”,科學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實驗前的探究計劃。因此在實驗前,我要求學生討論實驗時的注意事項,通過討論學生知道在實驗時要做到有序探測和記錄。緊接著我又讓他們議一議:你認為按什么順序探測是最合理的?匯報時我還把各組的探測順序都板書在黑板上,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先從一個接觸點出發分別與其它接觸點連接探測后,再從另一個接觸點開始,以此類推才是最合理的。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探究計劃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活動三:小組分工,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我們科學課中小組合作探究尤為突出。在課前學生已經分工明確,每個組都有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觀察員和匯報員。在探究活動中各司其責,做到有序探究,并做好記錄。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參加科學學習和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具有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活動四:組內小結,形成報告
學生首先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記錄推測暗盒里的電路連接情況,最后畫出電路圖。學生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活動五:開啟暗盒,驗證結果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先打開暗盒驗證自己的判斷,再小組總結反思出錯的地方和原因。我請出錯的小組到臺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錯誤,并要求他們反思錯誤的原因。通過反思幫助他們學習建立科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六、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感受到科學課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課前教師的準備要十分充分,這樣課堂上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順利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我在課前對材料的準備很充分,并對所需材料一一進行測試,避免實驗中因材料而導致的失誤。其次是我對探究活動中暗盒的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一條電路到多條電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逐漸提高,幫助他們建構起完整的簡單電路的概念。最后是設計的探究活動成螺旋型遞增,學生經歷了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記錄匯報、解釋反思等一系列過程,在親身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