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下冊熱脹冷縮教案(通用2篇)
三年級科學下冊熱脹冷縮教案 篇1
熱脹冷縮(第一教時)一、 教學目標: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觀察認識多種液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理解體積的變化可反應出物體的冷熱。知道一些水的熱脹冷縮生活中相關應用。二、 教學重點: 探究認識水等多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難點: 啟發尋找探究方法。 三、 材料準備: 分組實驗:平底燒瓶、細玻璃管、橡膠塞、紅墨水(或用插細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內裝熱水) 另備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體。 演示實驗:試管、水、酒精燈、鐵架臺、氣球皮,橡皮筋、插管飲料紙盒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一、引入熱脹冷縮的現象。1、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問題?為什么沒開就溢出來了?(重在爭論增減和水面、體積等變化)觀察思考討論:水為什么沒開就溢出來了?提供感知,產生認知失衡,激發思維、爭論。培養探求欲望。2、舉證:試管裝水用橡皮蒙緊,放入冷水或熱水中。問:你看到了什么現象?看清了嗎?能想法讓大家每個人看清楚嗎?初步觀察感知熱脹冷縮的現象,討論思考如何改進實驗。給學生空間,嘗試進行探究思考、學習。二、實驗觀察水在受熱受冷的體積變化。1、提供材料:平底燒瓶、細玻璃管插入橡膠塞、紅墨水。1、認識器材,說說你準備怎樣用老師的器材做實驗?明確實驗要求,正確組裝實驗器材。 自主探究掌握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為什么要加紅水?想一想:用一根細玻璃管有什么好處?2、提供熱水,進行水的熱脹實驗1、每個組來一人,領一杯熱水。進行實驗探究、交流、小結 2、說說看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3、提供冷水,進行水的冷縮實驗1、每個組來一人,領一杯冷水。2、說說看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3、說說裝水的平底燒瓶放進冷熱水中有什么不同的?填空:水有____的性質。什么條件下水體積膨脹?什么條件下水體積縮小?進行實驗總結。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三、水的體積變化反應水的溫度變化。趣味問答:(有條件可以配圖)1、由于太忙,老師做好實驗,平底燒瓶放在實驗室講臺上好幾天沒動.有位同學天天來看,發現細玻璃管中的紅色水柱早晨下降,中午又上升了,天天如此。這位同學想了好久才明白。你知道嗎?2、二個好朋友相約一起放風箏,各帶了滿滿的一瓶開水,口渴時打開一看,一瓶是滿滿的,一瓶少了很多,你知道這是為什么?3、小明家來了很多客人,可高興了,忙放了滿滿一壺自來水,準備燒水給客人泡茶,可媽媽要小明倒掉一些水,小明納悶了,這又是為什么?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深入理解水的熱脹冷縮與生活實踐相系。讓學生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四、其它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嗎?提供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體,利用水的熱脹冷縮實驗裝置,驗證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水能熱脹冷縮,酒精、食油、醋、等液體,也能熱脹冷縮嗎?其它液體呢?2、小組討論,你們準備選擇什么液體進行驗證?3、分領材料,分組實驗。學生討論、猜想、實驗驗證。盡量讓學生自己經歷一個猜想驗證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五、總結。說說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學習到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固體、氣體也會熱脹冷縮嗎?)
三年級科學下冊熱脹冷縮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學會自制“液體溫度計”。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滴瓶或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燒杯(無條件的可用礦泉水瓶剪成杯子)、熱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體)等。
教學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溫度計,提問:你們想自己有一支溫度計嗎?
2.教師介紹伽利略和雷伊發明的溫度計。
3.這兩種溫度計利用了空氣與液體的什么性質?讓我們來研究吧!
一.活動 自制“液體溫度計”
1.指導學生自制“溫度計”。
(1.)出示器材: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聰明的同學們,能否利用這些器材和以學的知識討論這怎樣來制作“液體溫度計”?
(3.)小組討論制作方法。
(4.)制作“液體溫度計”,對于學生作品,教師組織進行評價。
2.觀察自制“溫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對學生的實驗、記錄、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導。
(3.)學生觀察。
(4.)匯報觀察到的情況。
3.研究不同液體制作的“溫度計” 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預測: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
(3.)方法指導。
(4.)學生觀察。
4.整理分析實驗記錄,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1.)實驗中,幾種“溫度計”發生了哪些共同的變化?
(2.)引起變化的實驗條件是什么?
(3.)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4.)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學生解釋自制“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經歷對氣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一.教學導入
1.復習: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2.提問: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活動 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實驗的設計:
(1.)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①把空氣裝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氣的膨脹和收縮現象?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體來發現。啟示:可以在燒瓶口上套小氣球。
·借助因受熱膨脹而冒出的空氣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氣收縮,外界氣壓將水壓入管中或瓶中來發現。
·通過容器的鼓凹來發現。空氣總是充滿容器的空間,當容器凹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小。當容器鼓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大。
(3.)評價:在此環節思維活躍的同學給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實驗方案。
2.實驗現象猜想。
3.按設計的方法完成實驗。
4.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5.分析比較,我們的猜想和觀察到的現象一致嗎?
三.小結:
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學生解釋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對固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物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合理分析實驗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知道一些液體、氣體、固體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相關應用。
教學準備
小氣球、酒精燈、火柴、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踩癟的乒乓球等。
一.教學導入
1.閱讀指南車信箱。
2.液體、空氣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思考:固體會不會也熱脹冷縮呢?
3.讓我們一同來研究研究吧!
二.活動 研究鐵軌間為什么留縫隙
1.實驗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
(1)教師演示:介紹酒精燈的使用步驟:
①左手扶燈體,右手摘下燈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劃著火柴,讓火焰朝上接近燈芯點燃酒精燈。
③甩滅火柴,將熄滅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講解火焰的分層,指出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時要使用外焰。
⑤熄滅酒精燈時,左手扶燈體,右手取燈帽,快而輕地蓋上,待火焰熄滅后,提起燈帽,再蓋一次。
(2)學生練習使用酒精燈(交待注意事項。)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銅球的熱脹冷縮實驗。
(4)描述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象,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2.補充實驗:玻璃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老師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熱不易炸裂)可以順利地進入管內到達底部,用酒精燈加熱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內,你們想,會有什么現象?接著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內,你們又推想一下會發生什么現象?
(2)組織學生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看到的現象。
(3)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4)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小結
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拓展: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
(1)解釋教材出示的三種現象。
(2)找一找,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