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1、 果實和種子
教學目標:
1、能夠在預測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圖畫的方式描述觀察結果。
2、能夠針對“種子萌發”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
3、開始種植一株植物,經歷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觀察、測量、收集、積累植物生長周期的資料。
4、認識果實和種子。
5、了解種子“旅行”的多種方式。
6、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
7、知道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德育目標:
1、體驗到要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準確的信息。
2、愿意開展長期的種植活動,堅持做觀察記錄。
教學重點:
1、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
2、探究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
3、探討種子“旅行”的方式。
教學難點:
經歷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觀察、測量、收集、積累植物生長周期的資料
教學準備:
浸泡過的蠶豆等種子、鑷子大小一樣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紙、植物的種子、種植一種植物、學生把認為是種子的連同它們的“家”一起帶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師生互動的目的
集中話題 1、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植物的各個部分。誰來說一說綠色開花植物一共可以分為幾大不同部分?
2、你們帶來了哪些植物?它們的種子是哪部分?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 與舊知相聯系;
認識種子和果實。
探索調查 1、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長的?為什么它們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2、種子是怎樣旅行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3、小小的種子能成長成參天大樹、開花結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種子?
4、引導學生預測種子里面有什么,將預測結果畫在活動記錄上。
5、知道學生用鑷子將浸泡過的蠶豆種子或菜豆種子剝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內部構造。
6、畫下所觀察到的情景。
7、種子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萌發?
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要求學生回去后做種子萌發的實驗并要求記錄觀察到的情況。
8、你還能提出哪些種子萌發有關、又是自己能研究的問題?
學生自由發問。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
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預測、設計實驗。
9、要想知道真實的情況,應該怎么辦?(做實驗)
10、 教師交代實驗要求及任務,要求學生課后完成。 認識種子的各種“旅行”方式
認識種子的構造
探究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在種植中認識植物,了解植物
回顧解釋 用各種方法激勵學生進行長期的觀察、測量、記錄。 引導開始種植一株植物,經歷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觀察、測量、收集、積累植物生長周期的資料。
2、根和莖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對多種植物的根和莖進行觀察,比較根和莖的不同之處。
2、 能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難點:認識莖的作用。
三、教學準備
帶根的各種植物、燒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學過程
一、區分直根和須根。
1、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認識這兩種植物嗎?
2、 觀察它們的根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