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4、植物和我們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 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調查、討論,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難點: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時,對植物各部分的名稱有所認識。
三、教學準備
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
1、 講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生命的物體,包括哪些?
2、 提問:在動物和植物中,你認為誰和我們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3、 學生回答。
4、 講述:大部分同學認為植物同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嗎?
5、 小組討論。(可以結合書上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二、認識植物的局部。
1、 講述:在同學們剛才的發言中,都談到了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說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
2、 根據學生發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圖片。
3、 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認識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
1、 講述:剛才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可能被我們食用,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而這六個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請看p17,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圖,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實,其他植物一般也有這些部分。你能說出一些嗎?
2、 請你在活動記錄上畫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外調查
調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來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在預測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果。
2、 能夠針對“種子萌發”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果。
難點:針對“種子萌發”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
三、教學準備
一些帶種子的植物、浸泡過的蠶豆等種子、鑷子、放大鏡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種子和果實
1、 講述: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植物對我們人類的貢獻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寶寶藏在哪里嗎?
2、 你見過哪些植物的種子?它長在哪里呢?今天老師請大家把自己認為是種子的連同它的家一起帶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種子在哪里。
二、認識種子的各種旅行方式。
1、 講述:同學們都知道人們種植植物時,一般是先把它的種子埋在土里讓它生根發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們幫它們播種,而是自己有一種特殊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傳播種子的嗎?
2、 講述:蒲公英的種子借助風力來傳播的,你還知道其他種子的旅行方式嗎?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適當補充。
三、認識種子的構造
1、 講述:植物繁衍后代離不開種子,那種子里有些什么能讓它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用水浸泡過的蠶豆種子,發給學生每人一顆種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這顆種子里會有些什么嗎?請你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