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通過課前調查與課上的學習,使學生能初步認識儲蓄的意義,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
2、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具實驗
1、學生深入家庭、銀行,了解有關儲蓄知識,完成問卷調查。
2、銀行的存款憑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師:前幾天,老師組織大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同學們對自己家去年一年的收入、開支等情況都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
1、儲蓄的意義
問:你知道家中哪些結余的錢,你爸爸媽媽是怎么處理的?
(請學生回答)
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儲蓄起來,這是人們普遍采用的方法。
你知道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嗎?
(學生交流)
2、設疑導入
師:的確,儲蓄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是相當有必要的。
① 情境創設
這不,今天早上,老師拿著積攢下來的2000元錢走進了農業銀行,打算存上兩年,沒想到,營業員的一番問話把我給難住了,大家想叫叫她是怎么說的嗎?
(播放錄音)
營業員:你好,小姐,我們這兒有兩種儲蓄方法:一種是存兩年期,年利率是2.25%;另一種是先存一年,年利率是1.98%,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請問,你選擇哪一種?
② 導入:我當然是想選擇利息多一點的那種存款,老師把這個問題帶進了今天的課堂,想請大家幫著參謀參謀,看看究竟哪種辦法所得到的利息會多一些,你們愿意嗎?
二、學習新課
1、師:要想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沒有相關的銀行儲蓄知識肯定是不行的,你們懂銀行利息方面的知識嗎?
那怎么辦呢?這樣吧,讓我們一起去請教書本——這個不說話的老師。
要求學生自學p124內容。
2、你能將你自學得來的新知識介紹給大家嗎?
請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作一些簡要板書,教師還要作些解釋說明。
(學生回答不一定按順序)
△ 存款方式
活期
存款方式 整存整取
定期
零存整取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的意思嗎?
(學生交流、補充,教師幫助引導)
說明:人們一般采用的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
△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
△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
你能舉個例子告訴大家,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嗎?
學生自行舉例,也可以舉書本上的例子。
△ 利息也要收稅,按20%繳納利息稅。
國債的利息不納稅
說明:20%利息說稍作解釋
若100元利息,則要交其中的20元利息稅,那個人拿到的應是80元利息,叫稅后利息。
我們從銀行拿到的都是稅后利息,利息稅在取款時由銀行代扣。
△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利率=利息/本金×100%
△ 利率是由銀行規定的,有按年計算,也有按月計算。
說明:我國的利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利率也是可以調整的。
如:(出示小黑板)
1999年6月10日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整存整取存期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得利率2.25%2.43%2.70%2.88%現在還是這樣嗎?(生:不是)請把你知道的結果告訴大家(出示表格)2003年11月整存整取存期一年二年三年